top of page

出版品

600x843.png

2024年2月24日起
「二二八系列叢集電子書」陸續開跑

適逢二二八事件77周年,本會特與多家10家平台合作推廣電子書,期待透過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介紹及二二八事件相關研究之數位出版模式,以推廣二二八的能見度、便利讀者觀閱以及拓展通路於國際平台。2月24日正式上線!

已上架系列電子書:
  •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館介

  •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 二二八国家紀念館 ご案内

  • 228국가기념관 소개

  • 濁水溪畔二二八:口述歷史訪談錄

  • The Tragedy of 228: Historical Truth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Taiwan

  • 二二八.「物」的呢喃

  • 奔赴的青春──二二八校園記事

  • 2021二二八、人權、民主與轉型正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2022終戰.接收.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已於國內外10大電子書平台上線,平台區域/範圍電子書格式請見詳細內容。

image.png

濁水溪畔二二八:口述歷史訪談錄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計畫主持:陳儀深

  • 整稿助理:簡佳慧、周維朋、陳雨君

  • 出版日期:2023-03

《濁水溪畔二二八:口述歷史訪談錄》範圍包括雲林縣的斗六、古坑、北港、虎尾、林內,以及南投縣的竹山。重點事件是虎尾機場被攻占,及衍生出來的竹山青年陣亡、林內士紳出面講和(繳械)事件;以及陳篡地率領民軍退往古坑樟湖,在桶頭與整編21師相戰,及所衍生來自北港、朴子民軍在古坑梅山交界被中國兵伏擊的事件。根據檔案,整編21師自認「樟湖之戰」是台灣中部轉為安定的轉捩點,而陳篡地率領的民軍是在4月6日才被一四五旅四三四團驅散。

本書原是陳儀深教授計畫主持,並由本會於2009年3月出版的口述歷史訪談紀錄,茲因早已罄盡,其後陸續接獲相關學者專家、口述研究者及社會大眾洽詢本書,故有此書印製再版之果。其中除重新校訂文字外,並新增初版至今,陳儀深教授對於這段歷史過程的感言〈口述史與檔案的對話永無止境〉作為再版序。期待透過二二八受難者、其親屬及重要關係人的口述訪談、田野調查,進而更加瞭解二二八歷史真相始末。

image.png

戰爭與財政/ The War and its related Economic Issues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作者:王雲程、薛化元、李為楨、許文堂

  • 出版日期:2022-11

長期以來戰後初期台灣經濟問題就受到研究者的重視,特別是嚴重的通貨膨脹以及行政官員貪贓枉法的問題,也被認為是引爆二二八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長期台灣歷史學界對於匯率、貨幣發行問題的研究,乃至由台灣省代墊中央在台支出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

書中共收錄4篇論文,討論整個戰後台灣嚴重經濟問題中不可忽略的各項因素。

image.png

2021年二二八、人權、民主與轉型正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21 Symposium on the Human Right, Democracy, Transitional Justice and 228 Incident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作者:楊瑞松、葉亭葶、余佩真、許志成、蔡文騰、歐素瑛、李禎祥、洪英雪、周俊宇、陳家豪、林江臺

  • 出版日期:2022-11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近年持續舉行二二八、自由、民主、人權與轉型正義相關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先後於2021年10月29日及30日、31日 舉辦「東亞國家暴力與再現、結盟」(與韓國全南大學 5.18 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學東亞傳媒研究中心合辦)及「二二八、人權、民主與轉型正義學術研討會」,其後將該兩學術研討會中進行發表及評論後的部分文章,經過專家學者審查通過、編輯諮詢及作者修訂等程序後,進而有這本論文集的產生。

基本上,這本論文集可包括四個部分:「二二八事件相關、受其衝擊或是與戰後台灣政治發展有密切關係的國族主義問題」、「二二八事件當時政府、主政者身邊密切相關人物及受難者等之肆應、感受」、「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長期受到壓抑、其後漸漸突破政治禁忌的狀況下,包括海內外社會、文化、教育的相關發展及二二八人權的國際性問題」及「整個戰後台灣初期或者二二八事件前後台灣的經濟社會問題」。

整體而言,本基金會基於職責所在,探討二二八的真相、推動轉型正義的相關事宜是重點的工作之一,也是研究上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期待未來在此一面向能繼續深化茁壯。

image.png

The Tragedy of 228: Historical Truth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Taiwan

  • Publisher/出版單位: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 Editor in-Chief/主編:Hsueh Hua-Yuan, Chen Yi-Shen

  • Editor/總策畫:Yang Chen-Long

  • Publication Date/出版日期:2022-08

The book, entitled The Tragedy of 228: Historical Truth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Taiwan, published by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is following A Tragic Beginning: 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 which was the first academic book on the 228 Incident written in English published over 30 years ago. The book mainly explores eight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228 Incident, as shown in its eight chapter titles content: “What Caused the Incident: A Comparison of Government and Citizen Accounts from 1947, ”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the Legal Status of Taiwan during and after the Incident, ” “Military Deployment and Suppression during the Incident, ” “Taiwan's News Media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Incident, ” “The Roles of Local Government Heads during the Incident, ” “The Roles of Intelligence Agencies during the Incident, ” “Historical Explorations of the Campaign to Redress Injustices of the Incident (1987-1997), ” and “Presidential Attitudes towards the Movement for Transitional Justice (1988-2019).”

Through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the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attempts to set a new milestone in the study of 228 Incident by pursuing the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ies, as well as introducing and promoting Modern Taiwanese History to the world by featuring its unique social culture, geographical surroundings,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s.

The Tragedy of 228: Historical Truth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Taiwan除導論章之外,共有八章,內容涵蓋二二八事件的原因論述、國際社會在事件前後對於台灣地位的認識、縣市首長與情治單位在事件中的角色、事件中的軍事部署與鎮壓、事件對於台灣新聞媒體造成的衝擊、平反運動的歷史考察以及歷任總統對於轉型正義的作為等面向。

二二八事件不僅是臺灣戰後初期重要的人權事件,也是同時期國際性的重要人權事件,應由東亞史、甚至世界史的脈絡來思考與檢視,才能彰顯其意義。做為第一本由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策劃,並由台灣本土學者戮力完成之二二八事件英文學術專書,本書不僅代表二二八研究走向國際的新里程碑,也是臺灣與其他國家一同針對人權與轉型正義的問題進行學術交流與相互切磋之重要媒介。

image.png

奔赴的青春──二二八校園記事/ Youth in Revolt: 228 Incident on Campus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作者:林韋聿、張尹嚴、王學儒、邱羽瑄、林聖峰、邱映寰、陳永融

  • 出版日期:2022-08

一直以來,我們始終期待著,能夠嘗試以各種角度去研究、探討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歷史。

本書透過校園場景、青年學生視角與氛圍的營造,帶領讀者感受青年們面對二二八,勇敢無畏的精神,以及他們起身行動的改變力量。敘事時間軸將從戰爭末期、戰後初期、白色恐怖、解嚴後至今,當中包含〈朝會〉、〈國語政策〉、〈學潮蜂起〉、〈北部校園(忠義服務隊)〉、〈中部校園(二七部隊)〉、〈成功大學(省立工學院)〉、〈高雄中學(雄中自衛隊)〉、〈東部校園〉、〈四六事件〉、〈海外台獨運動〉、〈記錄二二八〉等篇章,透過時間與空間的交織,呈現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圖景,一同尋找過去青年們的生命足跡。

image.png

2021年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年報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發行人:薛化元

  • 總策畫:楊振隆

  • 出版日期:2022-09

年報是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年度業務的整體呈現,透過文字、照片、圖表及各式統計分析,展現紀念館的經營理念、組織職掌、功能定位,並傳達整體願景與業務執行成果,促進紀念館與民眾的溝通。

image.png

2020年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年報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發行人:薛化元

  • 總策畫:楊振隆

  • 出版日期:2021-10

年報是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年度業務的整體呈現,透過文字、照片、圖表及各式統計分析,展現紀念館的經營理念、組織職掌、功能定位,並傳達整體願景與業務執行成果,促進紀念館與民眾的溝通。2020年適逢紀念館開館10週年,故本年度年報除了例行性年報內容外,並將回顧自開館以來10年中之重要活動。

image.png

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研究報告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作者:陳儀深、許文堂、蘇瑤崇、吳俊瑩、林正慧、歐素瑛、劉恆妏、何義麟、薛化元、黎中光、邱子佳、游淑如

  • 出版日期:2021-05

近年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工作要點之一,就是推動二二八轉型正義報告的研究工作,此工作固然是政府轉型正義政策落實的一部分,也是本基金會的法定職責。整個研究工作的展開,是在1992年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和2006年基金會《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的基礎上,由團隊成員根據新出土的檔案、史料,並針對過去囿於時間及環境因素未及處理的部分,分篇撰寫。透過團隊成員、專家學者之間的對話討論、修訂,最後由國史館陳儀深館長進行全文審視後定稿付梓。

《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報告稿》(2020-02,初版)印行之後,受到研究者及關心者的關注,基金會也收到不少再版的要求。而研究團隊成員除了內部持續進行研究討論外,也接受學界對研究成果的反應,各篇作者針對原有的論文,再查核史料,進行增補、修訂。此外,本書《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研究報告》亦增加〈官方紀錄中二二八事件死難人數探析〉新篇論文。期待本書的出版,有助於國人對二二八事件的認識,與自由民主人權普世價值在台灣進一步的落實。

image.png

二二八‧「物」的呢喃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企劃單位:故事StoryStudio

  • 作者:吳亮衡、林聖峰、徐祥弼、翁智琦、張尹嚴、張哲翰、陳永融、廖貽柔、劉艾靈

  • 出版日期:2021-02

一直以來,我們始終期待著,能夠嘗試以各種角度去研究、探討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歷史。

當中,由一群年輕朋友所完成《二二八‧「物」的呢喃》的一本書,即是透過自己的視野、爬梳文獻資料,揀選蒐集當中二二八事件發生前中後的重要物件如收音機、米袋、疫苗、國語讀本、版畫、魷魚粥、仁壽醫院牌匾、日記、書單、報告、紀念碑、賠償申請書等12個物件,「非虛構寫作」出來的故事。就如同本書所言,「期待透過適切的語言、具有故事性的主題,引導讀者以更加多元的角度瞭解二二八事件的前後因果。透過各項日常可見的『物件』做為引子,是期待能帶領讀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反思二二八事件期間,各種使用物件的『人』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

image.png

二二八事件の真相と移行期正義

  • 出版單位:日本風媒社、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主編:陳儀深、薛化元

  • 出版日期:2021-01

為配合政府推動真相研究及轉型正義之歷史任務,並將國內對於二二八事件及轉型正義之研究與國際接軌,藉以讓國際瞭解台灣推動二二八真相及轉型正義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會自2020年出版之《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報告稿》中,選取其中8篇研究成果編譯為日文版,與日本風媒社共同出版本專書,並由風媒社將本書於日本及國際上推廣。

image.png

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報告稿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主編:陳儀深、薛化元

  • 執筆人:陳儀深、許文堂、蘇瑤崇、吳俊瑩、林正慧、歐素瑛、劉恆妏、何義麟、薛化元、黎中光(依篇章順位排序)

  • 出版日期:2020-02

二二八事件之真相追索,隨著台灣解嚴以來,各界迭有相關研究產出,其中較具里程碑意義之二二八重要著作,其一為1994年由時報出版社出版之《「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另一為2006年由本基金會出版之《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如今距離2006年又過了十多年,今年出版之《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報告稿》,將立基於上述兩部著作之基礎,邀集多位研究二二八事件的專家、學者投入本書之撰寫、審訂。

本書內容主要探討五大主題,一為關於二二八事件的原因論述、國際觀點與應對路線,二為事件中的軍事、情治系統及地方政府的角色,三為事件對司法、新聞界、校園的衝擊與外省人的傷亡問題,四為二二八事件後國家暴力的延續,五為事件後關於二二八的紀念與平反過程。希冀藉此報告稿,能將近年新出土之二二八史料及相關研究成果補入,旨在使二二八事件之真相探究及轉型正義之追求持續深化,進而跟上當代追求自由民主的腳步。

image.png

南投二二八口述歷史訪談錄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訪問:林偉盛、陳儀深、廖建超

  • 記錄:林偉盛、彭孟濤、廖建超

  • 出版日期:2019-12

本書是由本會委託林偉盛副教授、廖建超先生所做的口述歷史訪談紀錄,再由陳儀深館長、彭孟濤先生增補並完成出版工作。27篇的訪問紀錄,包括南投縣的竹山、鹿谷、水里、集集和埔里等地的二二八事件(與部分白色恐怖)受難人、家屬,及虎尾機場事件、觸口戰役和烏牛欄戰役的相關見證人。這本訪談錄,堪稱南投二二八口述史的「首部曲」,不僅紀載「受難」的故事,也呈現出過去較少被提及的「抗爭」面向。

image.png

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編輯團隊:鄭清鴻、陳允元、王俐茹、藍士博

  • 作者:蕭鈞毅、藍士博、陳令洋、王俐茹、李思儀、王順仁、許宸碩、林雅婕、劉承欣(依篇章順位排序)

  • 出版日期:2019-12

受難者的故事、倖存者的餘生,
1947年二二八之後,改變一切「日常」的「非日常」,
點點滴滴,寫成島嶼歷史記憶的一頁備忘……
二二八事件的創傷無法忘卻;但對於未曾經歷過事件餘緒、甚至出生於解嚴後的年輕世代而言,二二八或許太過遙遠。

為此,本書由台灣文史相關背景的創作者、研究者與工作者組成寫作團隊,透過檔案史料、口述史與學術成果,以八篇專文勾勒出具有當代觀點的局部事件圖景,透過故事中的人、事、物,本書引領讀者重回二二八的歷史舞台,透過破碎的歷史記憶與經驗線索,重新理解一代台灣人的心境,也再次靠近那段只能不斷遙遠的歷史。讓故事繼續下去,讓理解打開大門,讓和解成為可能…。

image.png

拼圖二二八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作者: 陳儀深

  • 出版社:前衛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07

本書為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自1991年起投身二二八事件研究以來的重要論文集錄,全書共分七章,作者藉由梳理個人二二八事件學術研究歷程起始,於首章先行簡介作者研究小史,其後第二至七章,分就事件原因、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之角色、事件期間南京政府的處置、事件後政府的清算、事件性質的定位、二二八事件的紀念與台灣民族主義等議題,進行深入淺出的歸納與分析,有興趣進一步了解二二八事件相關議題的讀者,本書為必讀之好書。

image.png

《Les témoignages du silence》沉默的證言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贊助單位:文化部

  • 作者:Agnès Redon

  • 攝影:Nicolas Datiche

  • 出版日期:2017-12

為使二二八事件的真相,讓更多國際友人知悉,本會特委託法國記者,採訪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其家屬,整理口述內容,並完成《Les témoignages du silence》(《沉默的證言》,英文書名《Testimonies of silence》)書籍。

這是本會第一本以法、英文並行出版的專書,由Agnès Redon(文字記者/撰稿人)與Nicolas Datiche(攝影記者/攝影者)團隊提案,並執行本書編輯與出版推廣。書籍內容以採訪為基礎,搭配大量照片實錄,以多元方式傳達受訪者的心聲,另亦期藉此達國際交流與教育推廣效益。

image.png

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執行:台灣水企劃整合有限公司

  • 主編:邱斐顯

  • 採訪:陳銘城、邱斐顯

  • 攝錄影:黃裕順、邱萬興、謝學榮、李昇霖

  • 出版日期:2017-11

本書的架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根據時間的先後,敘述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在台灣歷史的展開。這個部分主要分為五個階段:首先,是1987年以前禁忌年代的探索,其次,則是1987年到1989年衝破禁忌,進而則是1990年到1994年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接著則是1995年到2000年,國家立法、道歉、建碑與補償(賠償),最後則是2000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第二個部分,則是包括二二八事件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以及參與當初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相關人士的紀錄。

image.png

青春二二八:二七部隊的抵抗、挫折與流轉

  • 出版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作者:李喬、林瓊華、陳瀅州、蘇瑞鏘、彭振宣、楊允言、廖建超

  • 出版日期:2017-12

1947 年二二八事件爆發之後,台灣本土菁英除了透過台北及各地成立的處理委員會,和陳儀及各方軍政當局進行溝通、協調,追求政治經濟改革及解決事件衝突的方法之外,也有採取武力抵抗希望可以保衛鄉土的做法。在台中成立的二七部隊,便是在台灣中部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在二七部隊成立組成之際,原本與對抗陳儀以及後續來台鎮壓的武裝部隊有密切的關係,之後為了保全並避免台中地區造成不必要的傷亡與犧牲,轉而撤往埔里。其後再與國民政府軍隊發生部分的武裝對抗後,最後選擇解散、撤出。二七部隊是台灣菁英和年輕人為了保衛自己鄉土的努力作為,本來就應該是二二八歷史探究的重要一環。不過,由於牽涉到武裝抵抗的部分,在過去二二八事件被迫噤聲的時代,相對地更是屬於被迫「失憶」的部分。而在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 30 年之際,事件「出土」之後,探究真相自然是相當重要的歷史工作,就此而言,如何進而挖掘、釐清二七部隊的歷史事蹟及其意義,便有相當的重要性。

這本由楊翠主編的《青春二二八:二七部隊的抵抗、挫折與流轉》,是為紀念二七部隊成立70週年(也是二二八事件70週年)的出版品,其內容是以「2016 重現二七部隊學術研討會」發表的文章作為基礎,發展的成果。此研討會原是由台中市新文化協會與台中教育大學舉辦,在研討會舉行之後,策劃人及參與研討會的學者,希望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可以進一步促成本書的出版,對本會而言,這本是責無旁貸的責任,因此十分高興得以參與這本書的出版工作。決定出版之後,先經過論文發表人根據研討會討論的結果,進行第一次的修訂,再經過學術審查及修訂的過程,而得以順利出版。期待這本書的出版與推廣,是相關研究特別是以民間學者自主性推動的學術研究工作的重要開端,後續能夠有陸續新的產出,配合史料的出土及學院相關研究成果的持續深化、擴大,共同為二二八事件的研究深耕努力。

image.png

二二八通訊/2020年12號

轉型正義的工作攸關對過去威權時期歷史的再評價,也因此常被批評為「以今非古」。問題是:對歷史事件做當時歷史時空脈絡的瞭解,固然是歷史研究的基本工作,但僅於此,難道就足夠了嗎?​

  • 董事長的話 「戒嚴法體制與轉型正義的再思考」

  • 執行長的話

  • 讓普世人權之花綻滿於全世界-2020台灣國際人權與轉型正義論壇

  • 讓歷史教育的傳承成為可能,親愛的老師-2020年人權教師研習營

  • 二二八校園人權講座(和平高中場)--二二八家屬演講心得分享

  • 2020年「二二八追思紀念法會」

  • 用漫畫學歷史--漫談台灣系列漫畫與公民教育

  • 「在日」(ざいにち)的文學家--二二八之後的邱永漢與陳舜臣

  • Thailand ╳ Democracy 1976法政大學屠殺事件與其後

  • 二二八與台獨運動--台獨聯盟50週年紀念展

  • 「二二八與台獨運動:啟蒙與行動」特展

image.png

二二八通訊/2020年8月號

隨著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相關的檔案陸續公開或是提供轉型正義相關工作的推展,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時期,情治人員與抓耙子的資訊也逐漸受到重視。特別是,隨著監控檔案的揭露,所謂抓耙子或是情治人員,對於異議人士的監控或是加害的問題,受到普遍的重視。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應該有進一步釐清的必要

image.png
image.png

二二八通訊/2019年12月號

隨著政治檔案陸續開放,未來針對過去非常體制之下,人民遭到監控或檢舉的事件,勢必有讓當事人得到重新檢視認識的機會,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助於釐清非常體制下相關人權案件的真相,甚至進行責任的探討。但是,長期的非常體制下,對當事人的監控,在性質上或是實際影響層面,則有相當大的差異,不宜一概而論,值得未來進行類似問題時重視。

image.png

二二八通訊/2019年9月號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這兩年的工作要點之一,就是進行二二八轉型正義報告的研究工作。在團隊同仁及基金會外專家學者的協助下,在去年年底跟今年的7月,先後舉行了期中和期末報告的研討會,總共撰寫的文稿超過60萬字以上。目前正準備將第二階段的文稿也送請專家學者審查,併同第一階段完成的稿件再由國史館陳儀深館長進行全面性的順稿,而後即可付印。這樣,也算完成了二二八轉型正義報告稿的階段性工作。

image.png

二二八通訊/2019年6月號

1949年5月19日陳誠頒布戒嚴令,隔日台灣進入戒嚴時期,除了白色恐怖受難者外,言論的箝制、語言的限制等對台灣本土文化造成莫大的傷害,今日我們享有的民主自由,是由太多太多的台灣人民以生命、以青春、以血淚爭取而來的。為能讓社會大眾認識這段歷史的真實面貌,特別規劃「戒嚴70年:台灣的噤聲年代」系列活動,除了對台灣歷史更加認識之外,也期待大眾對台灣主體意識及民主人權的覺醒。

image.png

二二八通訊/2019年3月號

封面故事:2017年末促轉條例通過、2018年促轉會正式掛牌運作後,經歷運作上的挑戰及問題,及台灣社會對「轉型正義」議題的共識尚未凝聚,也因此在2018年之中,台灣社會在邁向轉型正義的道路上遭遇不少阻力。基金會期待在新的一年,以追求歷史真相為目標,也期盼台灣社會能理解並尊重受難者家屬的遭遇,一同團結在歷史教育中成長,故以「真相.尊嚴.齊力再向前」為今年中樞儀式的slogan。

image.png

二二八通訊/2018年12月號

封面故事:本會於今年四月中旬起開始推動二二八事件真相調查報告的撰寫,並於今(2018)年11月4日,假本館一樓展演廳舉辦「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研究論壇,以作為該報告撰寫之初步成果發表及交流平台。(活動詳情請參閱P4。圖:1987年3月7日,鄭南榕、陳永興領軍的隊伍來到彰化縣遊行,遭到數百位鎮暴警察用無情的警棍毆打,陳永興醫師的眼鏡被打破,鄭南榕與許多民眾也飽受棍棒毆打受傷。攝影/宋隆泉)

image.png

二二八通訊/2018年9月號

封面故事:今日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往昔的台灣教育會館,曾是舉辦16回台展的會場,也曾是台灣美術運動的重心,這裡承載了許許多多台灣歷史、美術及藝文發展上重要的事件與時刻。自2017年舉辦「他們的年代」系列活動,今年2018年「他們的年代:台灣文藝復興」系列活動,除了仍以台展為重心外,更帶領大家認識1930~1960年代台灣流行歌曲及文壇重要作品,喚起那段在教科書上消失的台灣歷史,撥見那時在台灣藝文歷史上的璀璨光芒。

image.png

二二八通訊/2018年6月號

封面故事:今(2018)年5月31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正式掛牌,本基金會業已展開二二八事件轉型正義的相關研究,從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迄今,台灣歷經了戒嚴、白色恐怖時期、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解嚴到政府頒布施行二二八賠償條例等等,在許許多多前輩多方奔走爭取之下,享有今日台灣的自由人權與民主和平;在未來,二二八轉型正義報告初稿完成後,正是轉型正義的開始,相信在各界的推動之下,真相必定會越來越清楚,責任歸屬的調查也將越來越明朗。

image.png

二二八通訊/2018年3月號

封面故事:二二八事件71週年中樞紀念儀式,以「時代轉型.正義無懼」為主題,期盼71年前台灣歷史上最沈痛的傷痕,能隨著2017年12月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與今(2018)年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掛牌運作,真正落實檔案開放及清查,加速理解真相、釐清責任,邁向臺灣歷史的曙光,追求時代間與世代間的轉型正義。

詳細內容

image.png

二二八通訊/2017年12月號

封面故事:2017年8月20日至10月29日的「他們的年代:重返1930年――秋惠文庫收藏繪畫展」中,最為醒目的即為郭雪湖1932年的彩墨作品「薰苑畫稿」。從1927年到1936年所舉辦的十回台灣美術展覽會中,台灣美術精湛又多元的畫藝除令人驚艷之外,作品背後娓娓道述著那個年代的文化、生活,以及凝聚台灣藝術家的共同體意識,亦創造出「台灣美術」的理想。在台展90系列的四場講座中,不同主題,多種面向,回顧了近百年前台灣人追求自我定位足跡(封面取用畫作局部)。

詳細內容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el  02-23326228

Fax 02-23396228

100052臺北市南海路54號

No.54,Nanhai road,Taipei City 100052,Taiwan

  • Facebook
  • Youtube
  • Line

© 2024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