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二戰後初期臺灣學生的社會參與:二二八事件中的學生

二二八事件期間,學校大多停課,有不少學生參與抗爭行動,部分學生組織隊伍維持治安,亦有部分學生參與各地的武裝抗爭行動,例如臺中的青年學生加入二七部隊,嘉義、臺南等地的青年學生,加入各地方嘉義水上機場的戰鬥等。


 另外,北部的學生組織「臺灣省自治青年同盟」維護治安,也曾計畫進行武裝抗爭,攻打景美、馬場町一帶的軍火庫,且曾至烏來原住民族部落請求兵力支援,但因溝通不良及大雨不止,最後並未實際行動。


 至於臺北的「忠義服務隊」,雖然以維持治安為目標,但其中除了1千多名學生外,尚有幾百名的角頭流氓。這些角頭流氓公然打劫、威脅民眾,毆打外省人等,造成隊伍中的學生成為被政府捕殺的代罪羔羊。 


位於臺北縣的淡水,於事件爆發後不久,青年學生們知道淡水中學有槍,便強行進入倉庫取走軍訓用槍,但大多數的槍枝無膛線,無法射擊。這些青年學生於今日真理大學運動場架起一道防線與國民政府軍對峙,甚至進攻軍營,但因缺乏武器且無使用經驗而潰散,然而,因此一抗爭行動,成為後續國民政府軍鎮壓的依據,而淡水中學軍訓用槍的使用,也成為淡水中學校長陳能通受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