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遺址名稱:

新竹都城隍廟

主題照片:

日治時期新竹城隍廟。

縣市:
新竹市
地址或區域:

現址:新竹市北區中山路75號。

plus code :

RX38+MF

地圖 :

簡述:

二二八事件期間,城隍廟為民眾聚集地,並展開抗爭行動,並發生衝突事件。時任新竹市第一屆市參議員的陳添登亦於城隍廟前呼籲群眾理性、和平。

文化資產登錄:
古蹟
雲林縣
空間種類:
寺廟
雲林縣
現址保存狀況:

二二八事件期間,城隍廟為民眾聚集地,並展開抗爭行動,並發生衝突事件。時任新竹市第一屆市參議員的陳添登亦於城隍廟前呼籲群眾理性、和平。

遺址類型:
傷亡
逮捕
雲林縣
雲林縣
抗爭
據點
衝突
雲林縣
事發介紹:

1947年 3月2日早上,民眾開始在城隍廟聚集,展開抗爭行動。毆打外省人,燒毀「福興營造公司」經理張會榮、楊鋒二人衣物,再至「中華興」雜貨店燒毀貨物、毆傷外省人。「福興營造公司」由外省人經營,「中華興」則福州人開的,或許因為與中國官僚往來比較密切,民眾才以此洩憤。 民眾焚毀「中華興」貨品後,又進攻法院、市政府等機關及公務員宿舍。

〈新竹市政府發電致台灣省行政長官呈報三月二日事件經過函〉聲稱暴徒來自臺北,並「劫燒」福興營造公司、中華興。然而口述歷史裡面,見證人紀清池、張薰南及蔡翼謀都強調群眾有不能拿東西的原則。當時作為新竹市第一屆市參議員的陳添登也在現場,為了避免動亂擴大,因此在城隍廟前大聲疾呼,主張和平、理性。



相關受難者:

林金釵,時居住於新竹市,因組織復員之青年學生及海外軍人進行抗爭活動,1947年3月2日,於新竹城隍廟附近遭警察逮捕刑求致死,棄屍南寮海邊。

陳青森,於1947年3月19日遭國府軍逮捕,以「參加暴動」罪名,移送臺灣省職業訓導總隊管訓7個多月,並遭刑求。申請人陳承疇陳述:據我三哥陳青森生前陳述,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台北因緝私引發暴動,三月二日僅隔我們住家兩條街的新竹城隍廟前,聚集數千人,火燒外省人商店。三哥和朋友奔到現場聲援,事件平息後,三哥被軍警逮捕羈押在新竹警察局及憲兵隊,遭受嚴刑拷問,晝夜審訊。最後轉至警備總部受審後配送訓導營管訓,接受慘無人道的改造,持續被羈押約一、二年之久。

潘條木,時於新竹市城隍廟口算命為生。1947年3月14日遭國府軍逮捕,以「參加暴動」罪名,移送臺灣省職業訓導總隊管訓約7個月,並遭刑求。

蘇進添,時於新竹市經商,因與其兄赴城隍廟前觀看群眾抗爭,1947年4月4日遭國府軍逮捕,羈押約2個月,並遭刑求。

蘇錦池,時於新竹市經商,因與友人至城隍廟前參加群眾聚會,1947年4月7日遭國府軍以「參加暴動」罪名逮捕,羈押約2個月,並遭刑求。

陳添登,時為新竹市參議員並擔任農會理事長,曾於群眾聚集的城隍廟前呼籲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決問題,1947年4月2日遭國府軍逮捕,羈押7日。

圖1:1931年城隍廟、法院支部、州廳、旭橋相對位置。

圖2:現在地圖。

圖3:約1910年代日據時期臺灣地區明信片。

圖4:現地照片。

口述資料:

紀清池(當時在東門城一帶做生意):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我從城隍廟邊經過,看到一群人喊著要燒東西,又聽到大家在說臺北已經在發動二二八事件,大家要團結!當時新竹有一間中華興賣布店,老闆是福州人,日本時代就來台灣,他兒子在新竹法院作通譯。那時候地方法院大都是福建福州派過來的。當時我有一點好奇心,一半是懊惱他們之前的貪污,所以我跟著大家看熱鬧,但是我告訴大家:「你們要燒可以,但是不能有搶的行為。」因此大家誤認為我是帶頭的隊長,叫我當指揮。



沈澄沂(見證者,時為三民主義青年團新竹分團團員):

一些日本時代來的華僑,是正當在做生意,他們也受災殃,像是福州人開的「中華興」(西裝店),衣物都被丟出來燒。⋯⋯(從旭橋現場逃走後)我又走到城隍廟口,遇到一台人力車,上面一個父親抱一具硬邦邦的屍體,哭得很淒慘,那是現場打死的。



張薰南(見證者,時於大華戲院工作):

當時在市內旭橋、錦町一帶有人在燒東西,像是城隍廟後面的「中華興」,就有人拿裡面的銀票出來燒,還有人拿相機照相,結果被一堆人包圍,將底片抽出來。當時不管有組織或是沒組織,燒東西都有一些半公開的原則,就是吃的東西不能燒,還有不能拿東西,不然就變搶劫。



洪旭然(見證者):

「中華興」會被燒是因為老闆拍那些中國來的人的馬屁,法院的人還有兵仔常常出入「中華興」,一些台灣人看了生氣,才會對老闆不滿,不然老闆對人不錯。我聽我爸爸說「東華興」就好好的,還改成「中華興」,人家就氣中國政府,你還提「中華興」的牌,不用說當然會被燒。「中華興」東西被搬出來燒時,老闆的老母親哭得要命,她說:「我的孩子也是跟你們一樣讀臺灣的公學校、講臺灣話,又沒得罪你們,為什麼放火燒我們的東西?」



蔡翼謀(見證者):

一九四七年三月二日那天一早,我依例去新竹醫院找朋友。從北門長安街住家經過城隍廟那邊(東門街上),看到一些人把「中華興」的東西,像是布匹、百貨、家具、棉被、日用品等,通通搬出來,堆滿了馬路中央,還劈劈啪啪地燃燒起來,火舌上竄高達數公尺。後來有人甚至把米穀拿出來要丟進去燒,我聽到有人一直在喊:「米不能燒!米不能燒!」可能是當時米荒嚴重之故。

我曾看到「中華興」姓林的老闆探出頭來張望,應該是沒有挨打才對。事實上,那時只有少數人在燒東西,卻沒有人趁火打劫,群眾只是在旁圍觀,稍有浮躁不安的氣氛,卻沒有歡呼聲,充其量只是相互議論而已。後來聽說那些燒東西的人,都是臺北來的,再由在地人幫他們帶路,事件後不久,政府也賠償了「中華興」的損失。

「中華興」是「光復」前新竹最有名的洋服店之一,與「松竹」齊名,老闆是福州人。日據時期來台的「華僑」中,福州人較多,許多人因家鄉謀生不易,渡海以手藝養家糊口。在老一輩人口中的剪刀、菜刀、剃頭刀「福州三把刀」外,另外也有不少福州人以鞋刀、斧刀、木桶刀、蒸籠刀等起家。等到戰後,隨政府來台的福州人,各行各業都有,福州幫更在司法、稅務及主計圈裡舉足輕重。「中華興」是早年來台福州人的出色事業,戰後鹹魚翻身,因此招來池魚之殃。

參考資料: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

張炎憲、楊雅慧、許明薰、陳鳳華,《新竹風城二二八》,新竹:新竹市政府,2002年。

張炎憲主編,《二二八事件辭典別冊》,臺北:國史館、二二八基金會,2011年。

賴志彰、高傳棋、魏德文,〈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信用案內(1931)〉,《竹塹古地圖調查研究》(新竹:新竹市政府,2003),頁130。

維基共享資源,日本時代明信片,網址:https://bit.ly/2GLEU42https://bit.ly/2GLEU42

陳添登 1899~1959,〈人物誌〉,《新竹市志》,網址:https://bit.ly/2Y9uqmP

Maptiler,網址:https://bit.ly/2DqFMtH

臺灣記憶,網址: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

Google衛星影像(2019),網址:http://maps.google.com.tw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el  02-23326228

Fax 02-23396228

100052臺北市南海路54號

No.54,Nanhai road,Taipei City 100052,Taiwan

  • Facebook
  • Youtube
  • Line

© 2024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