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遺址名稱:

二二八處委會宜蘭分會

主題照片:

二二八處委會宜蘭分會(日治時期開化樓,今基督徒宜蘭禮拜堂)

縣市:
宜蘭縣
地址或區域:

現址:宜蘭舊城東路20號

plus code :

QQ44+GG

地圖 :

簡述:

3月4日上午,宜蘭市民代表會及民間有志之士聚集宜蘭座(宜蘭戲院)召開青年大會,對二二八事件犧牲者表示哀悼,議決四項要求送交政府。隔日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宜蘭分會,於開化樓開會,鎮壓部隊抵達後解散。

文化資產登錄:
雲林縣
空間種類:
其他
雲林縣
現址保存狀況:

3月4日上午,宜蘭市民代表會及民間有志之士聚集宜蘭座(宜蘭戲院)召開青年大會,對二二八事件犧牲者表示哀悼,議決四項要求送交政府。隔日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宜蘭分會,於開化樓開會,鎮壓部隊抵達後解散。

遺址類型:
任職
據點
雲林縣
雲林縣
會議協商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事發介紹:

二二八事件消息傳到宜蘭後,3月4日上午,宜蘭市民代表會及民間有志之士聚集宜蘭座(宜蘭戲院)召開青年大會,對二二八事件犧牲者表示哀悼,並議決四項要求:(一) 肅清貪官污吏。(二) 各機關首長應自動引咎辭職。(三) 軍隊及政府機關禁止武裝。(四) 為保持安寧,外省同胞應予集中,受青年監視保護。同日下午於青年合作社召開第二次會議後,將上述要求送交政府。

隔天(3月5日)上午,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宜蘭分會,於開化樓開會,由省立宜蘭醫院院長郭章垣擔任主任委員,黃再壽、陳金波、游如川為副主任委員,並立即請軍警及各機關負責人(外省人5名)相互簽名宣示,一同維護宜蘭秩序,設立指揮中心於宜蘭市招待所,號召組織保安隊、治安隊,前往宜蘭機場接收空軍倉庫槍械,並設立救護所。

此外,二二八處委會宜蘭分會也將宜蘭市長朱正宗、市公所秘書陳智、市公所財政課長馬登輝以及郵電局長等外省人及官員(約二十人)集中於開化樓,開化樓是二層樓木造日式房子,一樓用作處委會開會地點,二樓用作外省人集中保護住所。3月7日報導:「宜蘭地區之治安均由本省同胞維持,秩序頗佳,平靜如常。」

鎮壓部隊於3月10日或3月11日進駐宜蘭,處委會解散,原先被安排在開化樓的官員及外省人陸續復職。

圖2:現地照片。

圖2:現地照片。

口述資料:

郭勝華(二二八處理委員會宜蘭分會主席郭章垣之子):

成立二二八處理委員會時,照理講,應該由地方上的人士出來「做頭」,但是,聽阮媽媽講,地方上有派系關係,他們講:「郭院長你是出外人,比較卡沒我這一派、你一派的分別,你來做主席,卡好處理。」⋯⋯事後,有一位地方上某「頭人」的太太告訴阮媽媽講:「你先生是代替阮先生死的啦!」



葉坤彰(宜蘭區署警務課代理課長葉風鼓之子):

後來成立二二八處理委員會的成員,都是很正派的人。彼時陣,宜中、宜農、蘭陽女中,以及社會青年所組織的隊伍,由日本時代做過少尉軍官的許炎灶擔任總領隊,負責維持治安。各校都有一個領導者,我則參加宜中學生隊。例如:郭章垣院長是醫療隊的負責人,林春光負責宜中學生隊,宜農學生隊長叫高德南的,蘭陽女中負責人是誰,我不清楚,她們負責煮飯、捏飯糰的工作。

屬於警務課的軍械,放在現在的宜蘭縣政府後面不遠的倉庫裡面,二二八處理委員會成立的當天晚上,由我帶宜中學生四、五位左右,前去取槍的。當時雖然有上鎖,卻沒人管理,門被打開後,我們拿著就走了。大概有日本製的三八式騎兵槍,一支輕機槍,以及各式手槍七、八支,這些武器到底教給處理委員會的什麼人,已經忘記了,後來流落到那裡去,我嘛不知影。

阮爸爸並沒有在處理委員會,他都在警務課裡面。處理委員會成立之後,青年團負責外面的治安。警察三個月沒領到薪水,沒有人想去上班。後來,不知道是什麼人出面要求警務課長羅大偉去叫警察回來上班,結果,沒人出來。而羅大偉因為平常很亂來,彼時陣也不知道逃到那裡去。他沒被保護在處理委員會裡面,聽說有人要抓他。

彼時陣,宜蘭市長朱正宗被保護在處理委員會裡面,地方士紳,包括:黃再壽、蘇耀邦就建議他要設法解決問題。

⋯⋯當時學生參加二二八組織,都沒有什麼理念,以我自己來講,我也是糊裡糊塗參加的。那時候,年紀輕輕的,至於說有什麼思想做背景,我才不相信!⋯⋯事實上,二二八處理委員會也沒開過什麼會,就是那些比較「大粒」的外省人,統統把他們關在那裡。講到關,也不是真正的關,在裡面也讓他們自由行動,只是不讓他們出去;不讓他們出去,目的也是怕他們挨打,純然是安全的問題。外省人被安頓在二樓,處理委員會設在樓下,出出入入的人大概有數百人,光學生就將近一百人。



林金春(時為郵電局電信課課長、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郵電局代表):

二二八發生一禮拜左右以後,彼久臺北已經成立「台灣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宜蘭也有一個分會,各機關攏推代表,有的是被邀請,我是被邀請的,代表郵電局去參加。

宜蘭成立二二八處理委員會時,應該是三月初旬,我也記不清楚正確日期,到底是誰出面聯絡這些人來開會,我也不知道,總是郵電局是一個通信機關,所以一定要有一個代表出來,彼久郵電局局長是外省人,已經跑去藏,剩下就是電信課課長,而且局內既工作也是電信課長在負責,所以我就代表郵電局參加處理委員會。

二二八處理委員會開會攏是在日本時代一個酒樓,叫做金花園的所在(記錄者按:今宜蘭舊城東路二十號,基督徒宜蘭禮拜堂);光復接收以後,改做空軍招待所,但是二二八彼時陣,空軍已經沒在那裡,金花園就變成未經過處理的日產,但是也有可能是屬於市公所。那間厝是平屋,日本式建築,內底還有一個日本查某住在那裡,到底是誰去交涉借這間厝,來做委員會會所,我就不知。 我是處理委員會電信組委員,我參加過二、三次會議,有一次處理委員會那裡為了聯絡方便,希望有一支臨時電話可用,我就照法設一支臨時的電話給他們。

……處理委員會委員大約有十五個左右,這個數字我也不敢確定,四十年前的代誌,印象真模糊,我是內底最年輕的一個,其他的人大部分攏是三十餘歲。

阮開會攏是在討論如何維持治安啦!不要去動亂,無論如何要維持本地方和平,絕對沒幾要去策動這些海外回來的青年或是學生,如何來示威、遊行。



謝松林(時為宜蘭中學學生、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學生領袖):

隔天早上八、九點左右,在開化酒家(市公所招待所,現改為基督教會)開會,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宜蘭分會」。參加的人有:郭院長(章垣)、蘇耀邦、葉風鼓等人,攏總二十多人。當場大家推選鍋院長擔任會長,因為他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院畢業,而且年輕有為,使人敬佩的關係。會議最重要的目的是,如何維持社會治安和分配工作,要求大家行動一致。譬如:醫療方面由郭院長負責,我則帶領學生隊,負責情報傳遞、維持地方治安工作。

參考資料:

張文義、沈秀華,《噶瑪蘭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1992年。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

陳孔立,《臺灣民意與群體認同》,臺北: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8年。

張文義、沈秀華,《噶瑪蘭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1992年。

《蘭陽大觀》(1933),轉引自秋惠文庫,網址:https://bit.ly/2W8BZIq

Maptiler,網址:https://bit.ly/2DqFMtH

內政部地政司地籍圖資網路便民服務系統,〈臺灣通用正射影像〉(2017),網址:http://easymap.land.moi.gov.tw/R02/Index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el  02-23326228

Fax 02-23396228

100052臺北市南海路54號

No.54,Nanhai road,Taipei City 100052,Taiwan

  • Facebook
  • Youtube
  • Line

© 2024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