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遺址名稱:

紅毛埤第19軍械庫

主題照片:

原紅毛埤第19軍械庫現況

縣市:
嘉義市
地址或區域:

在嘉義市東南方鹿寮里境內,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原嘉義農專)南側。

plus code :

7QM2FFCM+6R

地圖 :

簡述:

事件爆發後,嘉義群眾與軍隊發生衝突,於紅毛埤第19軍械庫一帶交戰,後國軍退至水上機場,一直到3月9日中央援兵空降水上機場後才解除了包圍。

文化資產登錄:
雲林縣
空間種類:
關塞
雲林縣
現址保存狀況:

事件爆發後,嘉義群眾與軍隊發生衝突,於紅毛埤第19軍械庫一帶交戰,後國軍退至水上機場,一直到3月9日中央援兵空降水上機場後才解除了包圍。

遺址類型:
傷亡
抗爭
雲林縣
雲林縣
衝突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事發介紹:

紅毛埤第19軍械庫,位於紅毛埤(今嘉義蘭潭)。在嘉義市東南方鹿寮里境內,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原嘉義農專)南側。日治時期,由於地利之便,被日本海軍指定為海軍的秘密燃料工廠,也在原聚落位置籌建火藥庫。戰後,國府接收,並將武器與彈藥分開放置,以避免發生亂事時武器和子彈同時被奪取,而使該團隊成為有武裝的集團組織。二二八事件中因有火藥庫之故,為嘉義地區軍民交戰的重要場所。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衝突事件已在嘉義迅速蔓延,3月3日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與嘉義市參議會聯合舉辦市民大會,成立「嘉義三二事件處理委員會」(簡稱:處委會),處委會為應變時局,同時決定號召並組織原臺籍日本兵與學生,及社會各階層人士,共同維護地方社會治安。軍隊與憲兵試圖進入嘉義市區鎮壓,但處委會認為應以和平方式解決,但是雙方認知相差太大而未談妥。其後,民軍開始圍攻憲兵隊,同時也展開攻擊紅毛埤第19軍械庫。

3月4日應孫市長而來到嘉義的羅迪光營長帶領部分軍隊,從山仔頂逐漸退守到紅毛埤,民軍繼續追擊,經過一番激戰。3月5日來自臺中、斗六、新營、鹽水等地的民兵,聯合發動向紅毛埤第19軍械庫及水上機場的攻擊。3月7日高砂部隊支援民軍作戰,重創紅毛埤第19軍械庫,約激戰3個多小時,紅毛埤第19軍械庫傳出爆炸聲,軍方結束砲擊,駐守在紅毛埤第19軍械庫軍隊在撤離前,放火焚毀庫房軍資品後,由羅迪光帶領的軍隊沿著八掌溪,全面退入水上機場。一直到3月9日中央援兵空降水上機場後才解除了包圍。

紅毛埤第19軍械庫之役,可說二二八事件民眾反抗中,相當代表性的一場戰役。

圖1:原紅毛埤第19軍械庫現況

圖2:位於此區的嘉義農林學校(約1929年),今嘉義大學。

口述資料:

參考資料:

〈本公司前接收嘉義臺拓化學工業株式會社茲決定即予竣工改為嘉義溶劑廠〉,檔案管理局檔號:A313330000K/0036/7820/1/1/008。

〈電送軍民傷亡調查表等七種各乙份〉(1947年4月6日),檔案管理局檔號:A305550000C/0036/9999/4/5/026。

賴澤涵總主筆,黃富三、吳文星、黃秀政、許雪姬執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1994),頁312。

中研院近史所,「嘉義市政府36.4.6(36)卯魚警嘉字第2105號電送調查表八種及登記便箋」,收於《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四)》(臺北:中研院
近史所,1994),頁536-557。

張炎憲、王逸石採訪;高淑媛、王昭文紀錄,《諸羅山城二二八》,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5。

張炎憲、王逸石採訪;高淑媛、王昭文紀錄,《嘉義北回二二八》,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11。

魏永竹、李宣鋒主編,《二二八事件文獻補錄》(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4),頁594-603。

吳育臻編纂,《嘉義市志卷二:人文地理志》(嘉義:嘉義市政府,2002),頁102、129。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el  02-23326228

Fax 02-23396228

100052臺北市南海路54號

No.54,Nanhai road,Taipei City 100052,Taiwan

  • Facebook
  • Youtube
  • Line

© 2024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