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遺址名稱:

埔里武德殿

主題照片:

現今埔里鎮公所(前武德殿舊址)

縣市:
南投縣
地址或區域:

現址: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二段239號

plus code :

XX89+MJ

地圖 :

簡述:

3月13日,二七部隊由埔里國校遷入武德殿設置本部,並派宣傳車至街上宣傳,號召民眾支持,14日也曾前往霧社招募原住民參加。

文化資產登錄:
雲林縣
空間種類:
其他
雲林縣
現址保存狀況:

3月13日,二七部隊由埔里國校遷入武德殿設置本部,並派宣傳車至街上宣傳,號召民眾支持,14日也曾前往霧社招募原住民參加。

遺址類型:
據點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事發介紹:

埔里武德殿,位於1878年清代建築「大埔城」之北門所在,當時該城有四個城門以鞏固護衛埔里地區之行政中心。至1917年1月7日,埔里發生強震,大埔城震垮,是以因而拆除而重新規劃市街。在1922年於北門舊址所在,開始興建武德殿,而完成於1928年。1930年霧社事件當時,武德殿成為日人剿番司令部。戰後,被拆除改為營區,到了約1960年代曾改建為埔里鎮公所與警察局。二二八事件時被謝雪紅用作為二七部隊的總部。

在臺中三二事變後,由謝雪紅組成的二七部隊得知中央援軍登陸基隆之後,於3月12日決定撤離臺中,轉進至埔里,除了保存實力做持久抗爭之外,也希望號召高山族來參加反抗軍,但當時人數已剩下不到百人。而在撤退途中,曾有一學生隊襲擊沿途之軍用倉庫,奪得一些軍糧與槍械,囤積於埔里國民學校。3月13日二七部隊由埔里國校遷入武德殿設置本部,並派宣傳車至街上宣傳,號召民眾支持,14日也曾前往霧社招募原住民參加。


但至3月16日,就在國府軍四三六團前進埔里途中,謝雪紅等幹部早已逃亡,而由扼守烏牛欄橋不到四十人的黃金島小隊與四三六團第二營發生激戰。結果二七部隊陣亡4人,四三六團第二營死3人傷4人。之後,部分黃金島所部餘眾轉往日月潭與陳明忠之小隊會合,再與四三六團加強連戰鬥,造成該連死3人傷3人。後來二七部隊因無人員物資補給,是以解散各自逃亡。

二七部隊散去後,國府軍進駐埔里,之後情況由地方人士曾口耳相傳,在事後政府曾逮捕一些人在埔里圓環處公開處決。但這些事情尙未見文獻記錄。

圖1:前武德殿的石獅子(現放置於醒靈寺)

圖2:埔里圓環現況

口述資料:

參考資料:

「陸軍整編第二十一師對臺灣事變戡亂概要」,收於中研院近史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2。

「陸軍整編第一四六旅剿匪戰鬥經過概況及匪我傷亡俘獲損耗報告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550000C=0036=9999=4=3=001=0000320660003。

「陸軍整編二十一師第一四六旅第四三六團參加臺中嘉義剿匪經過」,檔案管理局藏,檔號: A305550000C=0036=9999=4=4=002=0000320730009。

鍾逸人,《辛酸六十年》,臺北:自由時代,1988。

楊克煌/遺稿,楊翠華/整理,《我的回憶》,臺北:楊翠華發行,2005。

古瑞雲,《臺中的風雷》,臺北:人間,1990。

黃金島著,潘彥蓉、周維朋整理,《二二八戰士:黃金島的一生》,臺北:前衛出版,2004。

黃秀政訪問,連偉齡整理,〈訪陳明忠談二二八事件〉,收於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編,《二二八事件報告:附錄二.重要口述歷史》(一),臺北:編者,1992。

黃秀政主訪,〈陳明忠先生訪問資料〉,收於魏永竹等編,《二二八事件文獻續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1994。

林瓊華,〈背叛與沉冤的辯證:關於謝雪紅離開二七部隊的歷史問題〉,收於李喬等撰稿,《青春二二八—二七部隊的抵抗、挫折與流轉》,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17。

施懿琳總編纂,《埔里鎮志》,南投:南投鎮公所,2018。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el  02-23326228

Fax 02-23396228

100052臺北市南海路54號

No.54,Nanhai road,Taipei City 100052,Taiwan

  • Facebook
  • Youtube
  • Line

© 2024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