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活動資訊

《淡水新政記》- 福島安正大佐的17日淡水治理記事

發佈日期:
2024-06-01
  • 主講人:王佐榮/日治史研究者,《淡水新政記:一個文明的接收與開端》監修.補述
  • 本活動現場參加.毋需報名
  • 參加紀念品:全程參加活動者,即可獲得「淡江八角塔木雕杯墊」1件



*-。-。-。-。-。-。-。--。-。-。-。-。-。-。-。-。-。-。-。*

不同的土地有著不同的風俗、不同的人民和不同的語言,以既定的規則會無法充分對應這些不同的人事物。

——節錄自《淡水新政記》序,福島安正著

*-。-。-。-。-。-。-。--。-。-。-。-。-。-。-。-。-。-。-。*


1895年,清國在這一年將臺灣個讓給日本,當時的日本陸軍大佐福島安正,奉命外派臺灣;同年6月9日,福島大佐率同憲兵軍官2名、士官暨士兵57名,以及通譯官11人,從淡水登陸上岸,從這天到6月25日共計17日,致力於日本統治臺灣新政的紮根工作,並在確立行政組織後,向當時的總督樺山資紀匯報,撰述《淡水新政記》後,隨即離開淡水,返回日本東京。

這17日的《淡水新政記》,是福島大佐一行人在成為日本帝國新領地的淡水地區,從無到有建立現代行政體系的過程,書中記載的對象不是大官與將軍,而是住在淡水的歐美商人、從軍官淪為盜匪的清國士兵,以及留辮子的清國籍土匪與平民,也因此《淡水新政記》所紀錄的內容自然成了窺看1895年淡水社會的第一手資料,得以理解淡水平民的生活方式。

《淡水新政記》中,記載了當時處理遣返清國殘軍數千人、測繪市街地圖、戶籍調查、開設市場、建立臺北與淡水間的定期船班、徵購糧食、街道灑掃清潔、成立衛生組織......等等措施,為治理臺灣奠下基礎根基;反觀51年之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及歷經1年多的治理,所累積的民怨進而引爆二二八事件,詳細探究二個政權的治理與思維,有何差異?本月份「二二八與校園:事件中的淡江中學」特展專題講座,邀請《淡水新政記:一個文明的接收與開端》監修暨補述、也是日治史研究者王佐榮老師,導讀《淡水新政記》中當時的淡水社會狀況,福島大佐所面對的問題及其相對應的治理措施,梳理出日本時期的治理思維。



進入本館敬請配合以下事項:

  • 有發燒(37.5度以上)訪客謝絕入館及參加各項活動。

  • 本活動因不可抗力之特殊原因無法執行時,主辦單位有權決定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如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修改、終止、變更活動內容細節之權利,且不另行通知。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el  02-23326228

Fax 02-23396228

100052臺北市南海路54號

No.54,Nanhai road,Taipei City 100052,Taiwan

  • Facebook
  • Youtube
  • Line

© 2024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