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遺址資料庫
遺址名稱 : | 屏東市五條通 |
---|---|
主圖照片 : |
今日之屏東五條通 |
縣市 : | 屏東縣 |
地址或區位 | 現址:屏東縣屏東市民生路343號一帶。 |
plus code : | 7QJ2MFCQ+8V |
地圖 : | |
簡述 : | 屏東市「五條通」,即民生、復興、逢甲、中華、永福等五條路匯聚之區域,在火車站前,是屏東市最重要的鬧區。二二八事件時「五條通」,今電信局前之三角公園,為屏東市參議會副議長葉秋木遭公開殺害之處。 |
文化資產登陸 : | 無 |
空間種類 : | 其他 |
現址保存狀況 : | 二二八事件時「五條通」,為今電信局前之三角公園,屏東市參議會副議長葉秋木遭公開殺害之處。 |
遺址類型 : | 傷亡逮捕 |
事發介紹 : |
屏東市「五條通」,即民生、復興、逢甲、中華、永福等五條路匯聚之區域,在火車站前,是屏東市最重要的鬧區。二二八事件時「五條通」,今電信局前之三角公園,為屏東市參議會副議長葉秋木遭公開殺害之處。 1947年3月初,二二八事件延燒到屏東。清晨車站附近即陸續發生衝突,情況混亂。最初議員顏石吉等人,前往市政府與市長龔履端協商,要求封存警察局武器,並要求憲兵隊解除武裝,但是遭龔市長與警察局長徐箕拒絕。因副議長葉秋木未同行,顏石吉等以報告副議長為由,先行離開,而留下莊迎等人持續交涉。但到了中午,警察局前終於爆發衝突。同日下午,屏東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成立,張吉甫議長為主任委員,葉秋木、黃聯登為副主任委員。該日下午六點半,副議長葉秋木外、黃聯登、簡清榆、陳飛高四人,前往憲兵隊商請憲兵不要開槍,但市長龔履端強留葉秋木在憲兵隊。3月5日民眾包圍憲兵隊抗議,憲兵開槍驅離,過程中有警察陳澤春與兩名民眾中彈身亡。處委會再派代表探視葉秋木,並商談解決辦法,希望槍枝集中管理,但是雙方並無共識。3月6日黃聯登再至市府交涉,認為社會秩序已漸安定,外省人也受到保護,希望市府恢復辦公。這時市長龔履端派民政科長魏耀沌偕同葉秋木視察市民大會開會情形。自6日以後屏東市大局似乎趨向安定。但另一方市長龔履端發電報,暗中通知陳儀已做好必要部署。3月8日劉和嘯營長率部隊到達,開始鎮壓屏東市區。 原本葉秋木欲調解軍方與民眾的衝突,希望達成憲兵不開槍、收繳民間武器與和平解決紛爭。但自4日至6日,葉秋木被強留在市政府,幾近人質。8日鎮壓開始後, 9日正式逮捕葉秋木並施以酷刑。在主要的交涉中,雖然葉秋木並不在場,但龔履端卻指控他「至機場脅迫空軍及駐軍繳械。」檔案記載:「首魁者葉秋木上午在郵局以槍殺處分」,但實際上是在鬧區的屏東市五條通前三角公園(今之電信局前)。官方報告指出「在眾目之處槍斃,使民眾反省並以表政府威嚴實理所當然。」證實了官方公開處決之殘酷手段。 葉秋木是國民政府接收屏東的三位代表之一,夫人郭一琴在回憶中提及,事件當時葉秋木還曾商請大舅子郭一清,義務為衝突受傷者治療,但卻在鎮壓後卻遭公開槍決,感概天理何在。 圖1:日治時期屏東火車站 |
---|---|
口述資料 : | |
參考資料 : |
許雪姬訪問;許雪姬紀錄,〈葉郭一琴女士訪問紀錄〉,收於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口述歷史3:二二八專號》,臺北:中研院近史所,頁287。 許雪姬主編,「謝愛吼轉呈義務通訊員蔡權能檢送之屏東事變暴動份子調查表」(1947年4月29日),收於許雪姬主編,《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 屏東市參議會秘書室編,〈屏東市「三‧四」事變記並感想錄暨意見書〉(1947年3月,簡清榆),收於陳興唐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下卷)》(臺北:人間,1992),頁507-559。 龔履端,〈臺灣省屏東市「三‧四」事變記〉(1947年3月),收於陳興唐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下 賴澤涵總主筆,黃富三、吳文星、黃秀政、許雪姬執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1995),頁230-231。 何來美,《臺灣客家政治風雲錄》,臺北:聯經,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