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校園控制的加強:黨國教育及中國本位主義教育

二戰後國民政府來臺接收,認為臺灣人「深受日本文化遺毒」之影響,因而藐視祖國、缺乏國族意識等,因而導致二二八事件,為了「撥亂反正」,整頓校園成為二二八事件後的教育目標之一。同時,因中國大陸的學潮日漸擴大,政府亦飭令相關單位注意,要求校方多加監控學生之活動。


隨著校園逐漸恢復穩定,各校學生的抗爭行動,例如抗議學費、伙食或反對內戰等卻逐漸升溫,至1949年3月以腳踏車雙載事件為導火線,進而引爆「四六事件」,原本自由、開放的校園風氣受到重大打擊。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後,有鑒於國共內戰中對中共的挫敗,國民黨政府對校園的保密防諜與監控更為嚴密。知識青年團、知識青年黨部與救國團等系統監控校園並防範匪諜,校園氛圍更加肅殺與封閉。


1949年以後的戒嚴時期,校園以中國本位與忠黨愛國的教育為中心,規定學校用國語上課、教導中國歷史文化、三民主義與國父遺教等。學生若在學校說方言,則會受到如掛狗牌、罰金之懲罰,嚴重打壓了本土文化。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