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展覽資訊

媒介與抵抗:北美「台灣之音」傳播行動

發佈日期:
2021-07-01
1500x1000 (1).png

展覽期間: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

指導單位:內政部

主辦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實體展覽執行單位:台灣敘事力協會

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聯合報》、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

媒介與抵抗:北美「台灣之音」的傳播行動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自2020年8月起,辦理「二二八與台獨運動」系列特展,從第一檔「啟蒙與行動:他們的青春.我們的歷史」爬梳二二八事件之後台灣人對於「台灣獨立」意識建立與海外台灣人結社組織的演進與行動;第二檔「國家的想望——台灣獨立建國聯盟50週年紀念特展」,展出獨盟從海外集結,透過國際的發聲與力量,爭取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及國家定位的歷程。本次展覽「媒介與抵抗:北美『台灣之音』傳播行動」將以「台灣之音」這一海外的「傳播媒介」作為主軸,展示1970-1980年代海外台灣人在無領袖的情況下引發的抵抗運動。

「台灣之音」為1977年由紐約張富雄、楊宜宜夫妻所成立的一個傳播站,原本以答錄機方式播送台灣同鄉的活動資訊,後由於台灣民主運動發展,「台灣之音」近一步透過國際電話採訪台灣及北美人權活動消息,各州各地分支點紛紛效法設立;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台灣之音」的現場報導成為關鍵的見證者;至1980年代「台灣之音」已經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巴西、法國、德國等地,共四十餘分台。一方面以聲音喚醒台灣意識、改變書面傳播方式;二方面透過現代媒介讓消息迅速傳播,呼籲世界各地的台灣人勇於發聲,共同以行動爭取台灣的民主自由。本展覽以「台灣之音」之精神理念及其播音行動為主軸,展示相關圖文、史料及採訪影片,期望與眾人一同了解這段台美人與台灣人的共同歷史記憶,以及媒介突破在民主歷程中的重要性。

1987年台灣解嚴之後,張富雄、楊宜宜將紐約「台灣之音」的錄音檔案全數捐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由於其中關於「高雄事件」(1979年;又稱「美麗島事件」)報導甚詳,後出版《見證關鍵時刻‧高雄事件—「台灣之音」錄音紀錄選輯》一書;2019年「台灣敘事力協會」組成團隊赴美加採訪「台灣之音」分支點負責人,促成加拿大愛城、多倫多、美國紐約、舊金山灣區、洛杉磯、科羅拉多州等地許多重要的錄音、剪報等文獻返回台灣;再加上2020年「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灣區黃介山「台灣之音」手稿等,匯集眾多前輩的心力及研究單位的協助共同促成今日的展覽。

本次展覽「媒介與抵抗:北美『台灣之音』傳播行動」將以「台灣之音」這一海外的「傳播媒介」作為主軸,展示1970-1980年代海外台灣人在無領袖的情況下引發的抵抗運動。

 
被封鎖的民意、被禁止的聲音

1956年國民黨政府規定在台灣各級學校及各種公共場所一律「使用國語」;1960年王育德在日本發行《台灣青年》;1962年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1964年王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陸續出版;1964年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三人因為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被捕;1969年國民政府下令禁止《台灣教會公報》使用白話字;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1972年黃彰輝牧師等人於美國發起「台灣人民自決運動」(Formosans for Self-Determination)。

台灣在1949年進入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掌握了傳播媒介,訊息經由政府定義而傳遞,人民的聲音無法隨意表達,異議份子輕易被扣上「叛亂」的罪名而遭受逮捕。面對言論的管制,許多海外台灣人擔負起「發聲」的責任,知識分子利用雜誌、書籍出版等方式希望喚起台灣人民的意識;海外社團利用同鄉會或是教會等組織定期發行的紙本通訊作為媒介,在有限的資訊來源下傳播消息或是評論時事。由於國民黨政府特務的監控幾乎無所不在,海外台灣人如果進入「黑名單」將無法回台灣,因此有些人選擇用筆名發表言論、或是帶著面具參加示威遊行,真相在封閉和威脅中緩慢地被傳遞。

北美「台灣之音」於1977年5月在紐約正式成立,創始人張富雄和楊宜宜利用一台答錄機錄製廣播內容,每隔一段時間更換,讓世界各地的人可以打電話收聽新的訊息;這個新的媒介改變了海外台灣人傳播訊息的方式,從「鄉訊」、「月報」等書面文字變成類似於電台的聲音廣播,掌握了更多時效性,並成功地打破國民黨政府的新聞封鎖。這個可以自由成立、自由收聽的新媒介能夠簡易地複製、迅速而廣泛地傳播,喚起了台灣意識並且帶來行動和改變。

 
誕生契機:《教會通訊》與為台灣爭取話語權

1970年代早期,張富雄與楊宜宜夫妻期望透過《教會通訊》,讓在美國不同地區的基督徒和教會能夠相互交流關心,並在其中為「台灣自決運動」開闢專題,讓海外的台灣人能夠了解台灣人權與自決相關消息。1976年發生「王幸男郵包炸彈事件」,張富雄邀請12間北美台灣人教會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國民黨政府給王幸男公開的審判,然而卻找不到報紙願意刊登,就在此刻,張富雄意識到了媒介的重要性,並深刻地感受到「台灣人有消息、有聲音要發出,卻發不出去」。

起初「台灣之音」以服務鄉親為始,播報與台灣人相關的消息,藉此凝聚在海外的遊子;此時台灣社會正是紛亂多變的時期,面對「人權宣言」的發佈、中壢事件、又接續著1979年台美斷交與美麗島事件等,「台灣之音」成為這一關鍵年代的見證者及參與者,透過「台灣之音」的越洋報導、採訪及聲援,協助島內由外反制,使真相得以公開。

image.png

▲1960年《臺灣青年》於日本發行創刊號。
資料來源: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image.png
image.png

▲1960年《臺灣青年》於日本發行創刊號。▲1977年8月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發布「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人權宣言」(上圖),鄭兒玉牧師交由張富雄三姊帶往美國,同年9月由海外台灣人集資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刊登(下圖)。
資料來源:上圖/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典藏、下圖/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1980年4月27日《海外基督徒聯合通訊》手稿(前身為《教會通訊》及《聯合通訊》),報導高俊明牧師被捕訊息,呼籲海外台灣人聯合聲援。訊息中註明是與高俊明牧師通話直接得知。
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

個體媒介:張富雄、楊宜宜與「台灣之音」的誕生

「台灣之音」這支電話好似一座橋樑,將海外台灣人的心串連起來。
摘自〈來自樂園裡的天使之音—楊宜宜女士訪談〉陳世宏、溫秋芬、郭苓娟採訪;2006年8月

「台灣之音」最新消息請撥打 (212)726-3023

1977年初在紐約同鄉會的幹部會議中,張富雄提議用電話答錄機成立「台灣之音」作為同鄉會發布消息的管道,當時在美國隨時打一通電話就可以聽到今天的氣象,這個靈感促成了「台灣之音」的創設。楊宜宜曾表示,那年代的海外台灣人四散各地,會思鄉也會感到孤單,他期望藉由「台灣之音」讓台灣同鄉在孤單困難的時候,知道有一支電話在發聲,可以聽到家鄉話,知道有人在關心他們。

我還記得第一次採訪的是小提琴演奏會,對象是王家的女兒Linda和Grace,兩個非常可愛出色的小提琴手,地點在紐約皇后區的植物園。
摘自張富雄〈「台灣之音」的回顧〉;2006年10月

一個洛杉磯至紐約的快遞包裹

「台灣之音」的創辦人張富雄與楊宜宜夫妻,分別於1969及1970年來到美國紐約。當時台灣屬於戒嚴時期,所有報章雜誌、新聞報導等媒介多半散播國家意識,作為國家與人民之間的中介及傳播者。

1977年8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呼籲國民黨政府要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在被政府壓制並禁止外傳同時,鄭兒玉牧師得知張富雄之三姊要準備移民洛杉磯,於是這份被噤聲的宣言被裝進一個洛杉磯至紐約的快遞包裹,轉交到了張富雄手中。最終「人權宣言」透過「台灣之音」一再播送,並被刊登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讓全美看見和聽見台灣人的聲音,給予台灣當權者極大的壓力,同時也開啟了「台灣之音」與政治、人權的關係。

張富雄與楊宜宜所創立的「台灣之音」,並不服膺於任何政黨或是團體,而是一種「個體媒介」,海外台灣人在自由的國家中從新的視角解讀台灣,新的發聲管道也突破了台灣戒嚴時期對媒體新聞的封鎖;這種即時的訊息吸引了大量的聽眾,成為媒介與政治歷史中極為特殊的一種手法。

只盼國族不再受壓迫,遊子不再任漂泊

有人建議我去申請一把自衛手槍,也有人建議我們暫時去巴西避一避風頭……結果我們並沒有照他們的建議去做。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將「台灣之音」的播音答錄機從我家閣樓搬到另一個叫Forest Hills郡的一家電話接線服務公司。
摘自張富雄〈「台灣之音」的回顧〉;2006年10月

隨著「台灣之音」的效能逐漸擴及全美,張富雄與楊宜宜的家門外開始出現可疑人士進行監視、電話也遭到監聽。高雄事件發生隔年後的1980年夏天,張富雄更是被美國F.B.I.約談。面對種種挑戰,張富雄與楊宜宜夫妻始終保持著當初創立「台灣之音」的初衷:基於對台灣國族的歸屬與使命感,他們期望在自由的美國、以上帝國度中捨己愛人的精神,傾力為台灣人民付出。

為的只盼國族不再受壓迫,遊子不再任漂泊。
摘自楊宜宜〈歸家〉;2006年5月

▲「台灣之音」原音重現①1979年11⽉19⽇紐約「台灣之⾳」錄⾳內容。播報內容為紐約「台灣之音」感恩節的祝福;27分台散播於北美各地;為台灣之音樂捐;《潮流》創辦人之一吳哲朗事件;贈送彭明敏先生新出版之Letter on Taiwan;邀請參加台灣同鄉會活動與美國駐台灣大使Ambassador Leonard Unger之聚會;邀請參與感恩節同樂會。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1977年6月紐約「台灣同鄉會會訊」,插圖鼓勵大家收聽「台灣之音」,當時已正式播出屆滿一個月。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資料來源: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image.png

▲2006年《見證關鍵時刻.高雄事件—「台灣之音」錄音紀錄選輯》新書發表會,左起張富雄、楊宜宜與張炎憲合照。
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張富雄先生提供

image.png

▲「台灣之音」會徽。圖案是在1980年代初向聽眾徵稿所得,其他地區也沿用此徽,有的還著上不同色彩。此會徽確實廣受喜愛,可惜找不到設計者的名字,只記得似乎是來自德國。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image.png

▲加拿大多倫多「台灣之音」分台電話號碼(正反面)。
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多倫多「台灣之音」負責人廖芳隆先生提供

image.png

▲1979年中北美洲「台灣之音」的聯絡網。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1980年「台灣之音」的募款卡。當年多數鄉親還是留學生,捐款以小額佔多數,包括捐郵票。為了鼓勵大額的捐款,「台灣之音」設計了幾種方案,像是贈送音樂帶、小歌本、小錄音機、或台灣畫家的畫,來鼓勵不同額度的樂捐。雖然工作量增加比較辛苦,但多少有些效果。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一台答錄機

運作方式

「台灣之音」初期設置在張富雄與楊宜宜夫妻在紐約皇后區Woodside所租的公寓之中,1977年4月1日試播,5月1日正式開播,廣播的消息內容由張富雄先寫在不用的穿孔卡(keypunch card)上,經由妻子楊宜宜修改後錄音製作,每周更換節目一次,所有的技術性支援則由當時紐約台灣同鄉會會長林俊提負責。

背後的功勞者:林俊提

當日若沒有那位性情開朗、乾脆俐落、又在機器技術上充分支援的林俊提紐約台灣同鄉會長,很可能「台灣之音」也不會存在。
摘自楊宜宜〈歸家〉;2006年5月

錄製內容
  • 海外台灣人社團活動:轉發農曆年、聖誕節等活動訊息,鼓勵同鄉參加。

  • 台灣時事:包括從報紙、個人訊息傳遞、電話採訪等多種途徑報導台灣時事或民主運動相關新聞,其中最受注目是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事件發生時,透過電話採訪高雄張美貞對實況的即時播報。

  • 海外各地聲援台灣民主運動的抗爭行動:如集會、示威遊行;寫信給國會議員、邀集連署活動等;透過報導各地抗爭行為及報紙電視等媒體發布情形、連署進度等,海外台灣人能彼此了解、一致行動。

  • 演講、集會等實況錄音:錄製集會現場演講、採訪群眾。

  • 關於台灣歷史、文化等知識性專題:台灣歷史書籍介紹及台灣流行歌謠等。

  • 藝術類節目:廣播劇、台語詩等。

 
技術演進

 

當時的答錄機,一次只能一人收聽,若其他人打進來會因佔線而無法收聽,為了因應「台灣之音」日益增多的內容,會長林俊提將設備隨時跟進到最符合所需的狀態,在1977至1982這五年之間,共使用了四種不同的答錄機,從三分鐘的消息至20分鐘以上的報導並且能同時供10人收聽,皆由會長林俊提一手包辦,可為「台灣之音」幕後最大功勞者。

型號/功能
  • Tele-Tender/可錄製3分鐘的消息

  • Message-Minder/可錄製6分鐘的消息

  • Doro 311T型答錄機/可錄製12鐘的消息

  • Skutch Electronic 和T-80 Barge In/錄製時間彈性、同時供10人收聽

image.png

▲「台灣之音」運作方式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台灣之音」第一代答錄機Tele-Tender。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台灣之音」最後一代答錄機。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美麗島事件與國民黨政府的反制

1978年12月7日,「台灣之音」創辦人楊宜宜在《台灣人權協會會訊》上,看到「台灣黨外全國助選團總幹事施明德」的字樣和一支電話號碼,於是撥打國際電話回到台灣,並由艾琳達接起。就在這天,「台灣之音」架設起了海內外合作推動台灣民主的熱線。在美麗島事件發生之後,張富雄與楊宜宜等人被國民黨政府視為叛亂份子,受到監聽、並面臨搬家等各種威脅,同時也進入「黑名單」中,17年無法回到台灣。

 
一、台灣時間1980年2月21日《聯合報》「美麗島事件起訴書全文」

報紙內文:(右上第二區塊節錄)林弘宣於民國66年8月、呂秀蓮於同年9月、陳菊於68年6月,在美期間,因均與偽「台灣獨立聯盟主席」張燦鍙或並與紐約「台灣之音」負責人張富雄、楊宜宜夫婦交往密切,受渠等鼓煽而萌叛國意念,並主張以暴力手段推翻政府。

image.png

資料來源:《聯合報》

▲「台灣之音」原音重現②1979年12月10日台灣「⾼雄事件」現場;張美貞與楊宜宜通話內容。播報內容為1979年12月10日「高雄事件」現場,位於高雄張美貞與紐約「台灣之音」負責人楊宜宜通話內容。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台灣之音」原音重現③1979年12月10日台灣「⾼雄事件」現場;張美貞與楊宜宜、許信良通話內容。播報內容為1979年12月10日「高雄事件」現場,位於高雄張美貞與紐約「台灣之音」負責人楊宜宜以及許信良通話內容。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二、美東時間1980年2月21日「台灣之音」公開澄清是公正公開之廣播媒體

逐字稿:……(美麗島事件)起訴書也有講到林弘宣、呂秀蓮、陳菊在美期間有受到「台灣之音」負責人的煽動,「台灣之音」在此慎重提出抗議。「台灣之音」是在美台灣同鄉會大眾傳播機構,所做的事情光明正大,站在新聞道德,正確報導島內和海外台灣人社團間發生的事情,因為依照事實報導,突破國民黨的新聞封鎖,引起國民黨的不滿這是事實,也是難免。「台灣之音」一向用國際電話向黨外人士採訪消息,相信國民黨也都有資料,如果沒有,「台灣之音」也可以提供錄音帶作為參考,……國民黨如果認為「台灣之音」是叛亂團體,或是負責人叛國,一定要提出具體證據。「台灣之音」如果叛國,一年前和黨外人士直接聯絡,或是列名美麗島社務委員之時,國民黨為什麼不提出通緝,到今天為了製造罪名,才將「台灣之音」拖下水,實在是講不通。國民黨官方表示,台灣的留學生出國不能自由和中國出來的留學生交陪,甚至教育部長也鼓勵留學生自動去接觸中國的留學生,也就是國民黨所謂的「共匪」,今天台灣出來旅行的台灣人和海外台灣同鄉接觸,竟然變成判處死刑的罪證之一,實在豈有此理。

親愛的台灣同鄉,我們從台灣移民來美國,為什麼我們沒有權利和台灣出來旅行的鄉親交談,「台灣之音」在此聲明,「台灣之音」是一個純正的新聞傳播機構,完全為了服務海外同鄉來設立,經濟獨立,不受任何政治團體的控制和左右,也並無意圖作政治性的煽動,國民黨指名道姓的指控完全沒有根據。

▲「台灣之音」原音重現③1979年12月10日台灣「⾼雄事件」現場;張美貞與楊宜宜、許信良通話內容。播報內容為1979年12月10日「高雄事件」現場,位於高雄張美貞與紐約「台灣之音」負責人楊宜宜以及許信良通話內容。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三、1980年2月27日「台灣之音」極機密彩虹資料

該份資料於1980年2月27日呈送。肇因於1980年2月20日美麗島事件起訴書公布,2月21日全台灣各大報紙刊登起訴書內容,將北美「台灣之音」標為叛亂組織,張富雄、楊宜宜標為叛亂份子。1980年2月24日警備總部特別要求楊宜宜母親鄭素素打越洋電話到紐約,希望其夫妻不要與台獨份子往來,並立即停止「台灣之音」的廣播,不要破壞台灣社會的安定。

image.png
image.png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說明:部分內容遮蔽

▲「台灣之音」原音重現⑦1980年2月27日「台灣之音」公開信:「為赴台灣替高雄事件被告出庭作證給國民黨政府的公開信」。播報內容為《美麗島起訴書》中將「台灣之音」是為叛亂組織。紐約「台灣之音」於播音中公開澄清:(節錄)「台灣之音」是一個純正的新聞傳播機構,完全為了服務海外同鄉來設立,經濟獨立,不受任何政治團體的控制和左右,也無意圖作政治性的煽動,國民黨起訴書指名道姓的指控完全沒有根據。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四、駁正「台灣之音」的造謠和謬論,在美國應有「寶島之音」!

1980年4月,台灣《聯合報》刊出一篇社論,轉載美國馬里蘭州《高山青》雜誌三月份社論,主張政府應在美國設立「寶島之音」廣播來抵制四處風行的「台灣之音」。該文章認為台獨份子在各地設立「電話廣播電台」,將台灣社會上發生的事大肆渲染、散佈謠言,混淆視聽,美國媒體還會取材其報導,呼籲政府應該有對策抵制。同年「寶島之聲」成立,但是聽眾甚少。

image.png

資料來源:《聯合報》

「台灣之音」大事記

 
1975年
  • 台灣大事記:
    《臺灣政論》創刊,由康寧祥擔任社長,黃信介擔任發行人,張俊宏擔任總編輯,姚嘉文擔任法律顧問。

 
1976年|10月
  • 台灣大事記:
    王幸男郵包炸彈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張富雄及紐約同鄉希望在報上聲援王幸男獲得公開審判,卻沒有報紙願意刊登

 
1977年|1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紐約同鄉會新任林俊提會長召開第一次幹部會議,決定開辦「台灣之音」交由張富雄負責。

 
1977年|2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林俊提會長購置全新電話答錄機及相關設備。

 
1977年|3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申請電話線:212-726-3023。
    申請郵政信箱:Voice of Taiwan, P.O. Box 80 Woodside Station, Flushing, NY 11377。

 
1977年|4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台灣之音」試播。

 
1977年|5月1日
  • 台灣之音大事記:
    「台灣之音」開播。

 
1977年|8月
  • 台灣大事記: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

  • 台灣之音大事記:
    「台灣之音」轉播。

 
1977年|9月
  • 台灣大事記:
    「台灣之音」負責人張富雄邀集68個教會、同鄉會等團體及外國教會友人聯名在紐約時報刊登「人權宣言」:Listen!! Outcry With in Taiwan “A New and Independent Country”,中文標題:「台灣人民要獨立」。

  • 台灣之音大事記:
    「台灣之音」轉播。

 
1977年|11月
  • 台灣大事記:
    台灣舉辦五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發生「中壢事件」。

  • 台灣之音大事記:
    「台灣之音」轉播。

 
1978年|1月
  • 台灣大事記:
    郭雨新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宣布競選台灣總統。

 
1978年|3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華府成立「台灣之音」,由同鄉會會長陳文源負責。

 
1978年|7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台灣之音」遷往Jamaica Estates;電話號碼改為212-523-7855(台語)、212-523-5672(北京語)。

 
1978年|9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多倫多設立「台灣之音」。

 
1978年|10月
  • 台灣大事記:
    「黨外人士助選團」成立。

 
1978年|12月
  • 台灣大事記:
    「全國黨外候選人座談會」引發中山堂事件。
    美國宣布與中國外交關係正常化,並與中華民國斷交;蔣經國宣布緊急命令,停止增額中央民代選舉。

  • 台灣之音大事記:
    楊宜宜首次採訪黨外助選團總幹事施明德,建立台灣島內外聯絡熱線,並報導「中山堂事件」等黨外運動消息。
    「台灣之音」增設一線。

 
1979年|1月
  • 台灣大事記:
    高雄橋頭事件,余登發被捕。
    郭雨新成立「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

  • 台灣之音大事記:
    舊金山灣區成立「台灣之音」,由黃介山負責。
    匹茲堡成立「台灣之音」,由陳紹紀負責。

 
1979年|4月
  • 台灣大事記:
    台灣《潮流》發行。

 
1979年|8月
  • 台灣大事記:
    台灣《潮流》被禁。
    陳婉真前往紐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辦事處靜坐絕食抗議。
    《美麗島雜誌》創刊號出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台灣之音」轉播。
    「台灣之音」郵政信箱改為:Voice of Taiwan, P.O. Box 768 Jamaica, New York 11431。
    楊宜宜受邀為《美麗島雜誌》社務委員兼全美聯絡處負責人。

 
1979年|11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科羅拉多州「台灣之音」成立,由蕭廣志負責「台灣之音」達到27分台,預計籌募五萬美元基金。

 
1979年|12月
  • 台灣大事記:
    美麗島事件爆發。
    艾琳達被驅逐出境。

 
1980年|2月
  • 台灣大事記:
    美麗島事件起訴書公布。
    發生林宅血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俄亥俄州成立「台灣之音」。

 
1980年|3月
  • 台灣大事記:
    美麗島軍法大審開庭。

 
1980年|4月
  • 台灣大事記:
    美國華府「寶島之聲」(Taiwan News Service)正式開播。

  • 台灣之音大事記:
    歐洲台灣同鄉會設立「台灣之音委員會」。

 
1980年|5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台灣之音」播音機器從Jamaica Estates搬到Forest Hills電話接線服務公司,新電話號碼為:212-261-5111(台語)、212-261-5551(北京語)。

 
1980年|8月
  • 台灣大事記:
    《美麗島週報》出刊。

 
1980年|11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洛杉磯「台灣之音」為加選情報導,每週由一次增加為兩次。
    「台灣之音」增設達拉斯和加拿大蒙特婁爾兩個新分台,總計達到44個分台。

 
1981年|3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韓國華僑仿效「台灣之音」成立「韓國之音」。
    紐約「台灣之音」配合《美麗島週報》加入歌謠俗語介紹。
    芝加哥2月份增設英語「台灣之音」。

 
1981年|5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芝加哥「台灣之音」增播台灣歷史。
    西雅圖成立「台灣之音」。

 
1981年|7月
  • 台灣大事記:
    陳文成命案發生。

 
1981年|8月
  • 台灣大事記:
    《臺灣公論報》出刊。

 
1982年|2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紐約「台灣之音」結束。

 
1983年|3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北卡羅來納州「台灣之音」復播。

 
1983年|5月
  • 台灣之音大事記:
    芝加哥台灣人聯合基金會為「台灣之音」募款。

 
1989年|2月28日
  • 台灣之音大事記:
    科羅拉多州「台灣之音」結束。

image.png

▲1975年「台灣是台灣人民的」台灣人民大遊行宣傳海報,由北美台灣人聯合募資共同舉辦。
資料來源:李界木先生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1979年6月29日《潮流》報紙報導許信良案。
資料來源:李界木先生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1979年6月29日《潮流》報紙報導許信良案。▲1979年8月26日全美台灣同鄉會呼籲為陳婉真被迫停止絕食事件展開聯合行動。
資料來源:李界木先生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台灣之音」原音重現④1980年1月29日紐約「台灣之音」以及芝加哥、華府、舊金山灣區「台灣之音」播報內容。播報內容為紐約「台灣之音」根據芝加哥「台灣之音」報導相關消息;轉播各地台灣之音消息,包含芝加哥、華府以及舊金山灣區。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台灣之音」原音重現⑤1980年2月6日紐約「台灣之音」報導台灣及海外消息。播報內容為紐約「台灣之音」報導台灣及海外相關消息;密西根大學響應簽名連署運動;俄亥俄州「台灣之音」之電話;西德台灣同鄉為「高雄事件」示威相關消息;轉播華府「台灣之音」播報與美國國會人權聽證會消息;邀請參與許信良先生和世台會會長陳唐山先生演講。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台灣之音」分台的擴張與無領袖抵抗
 
分台的擴張

1979年11月北美「台灣之音」已經有27個分台,語言上以台語為主,各地也陸續增加英語、華語及客語播音,紐約專設內線提供分支點轉錄廣播內容。1979年12月「美麗島事件」發生後,「台灣之音」的分支點更是大幅增加;紐約擴增為十線收聽,根據《美麗島週報》報導,到1980年已有44個分台,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巴西、德國、法國等不同國家;1983年,以轉播芝加哥錄音為主的「台灣之音」尚有16個分台。

這些分台的錄製內容大部分是轉播紐約的錄音,也有自製節目,如華府、多倫多、舊金山灣區、芝加哥、洛杉磯、科羅拉多州等地,自製節目內容因各地區負責人專業和背景的差異而有不同的特色。由於各地「台灣之音」所得到的廣大迴響,包括紐約、芝加哥等地都曾經有建立常設機構、召募人才或是轉型為廣播電台的努力,但是並未成功;一直到1989年科羅拉多州的「台灣之音」結束為止,始終保持以答錄機的方式進行播音。

無領袖抵抗(LEADERLESS RESISTANCE)

 

北美「台灣之音」各地的分台都是自主成立,技術上的轉移有些是來自紐約的提供、也有些是彼此觀摩學習來建立分台,這些分台負責人和聽眾彼此不一定認識、也不屬於單一政治組織或社會機構,或服膺哪些固定的規章,但是他們擁有同樣的理念,並經由媒介的傳播共同參與示威、遊行、連署等公民集會運動,相近於今日盛行的「無領袖抵抗」運動(Leaderless Resistance)。在運作上有幾個特色:

一、分支點的經濟各自獨立,技術和播音等相關費用來自社團、同鄉會支持、或是個人募資等不一。

二、各分支點播放時間、消息內容等並不受約束;每個分支點可以自行決定播放長度,如華府慣例是3-5分鐘;科羅拉多州最長到30分鐘等。紐約、華府、灣區、芝加哥…等多處「台灣之音」可以提供節目內容拷貝,由分台負責人自行剪輯播出。

三、各分支點彼此並無固定聚會或連結,負責人並無薪資,轉錄節目也無須提供版權費,製播期並不限制,完全為自發行動。

張富雄:我們就像一支支的筷子,如果我們團結都綁在一起,別人就沒辦法欺侮我們、把我們折斷。台灣先覺者蔣渭水先生說:「同胞須團結,團結最有力」,希望大家互相勉勵。
摘自「台灣之音」1980年4月3日播音內容

image.png

▲1981年10月國際特赦組織宣傳單。標題:「台灣的人權迫害」演講海報。
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蕭廣志先生提供

image.png

▲1980年代在美的台灣社團,組織上百起示威運動,抗議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的鎮壓。取自《台灣在鎮壓》(Repression in Taiwan)。
資料來源:李界木先生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1980年代初期,海外台灣人聚集在美國國會大廈前階梯,訴求「釋放政治犯」、「結束戒嚴」。
資料來源:李界木先生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1985年7月,海外台灣人於美國國會大廈前,響應施明德在台灣獄中的絕食抗議,時間達一星期之久。
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施明雄先生提供

image.png

▲1979年12月高雄美麗島事件發生之後,艾琳達被中華民國政府驅逐出境返回美國聖地牙哥,受到當地台灣同鄉的歡迎。
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范清亮先生提供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他人眼中的「台灣之音」
 
陳廷楷 博士
Fordham University大學教授

我的參與方式不是直接加入行動,而是先從聽「台灣之音」開始,一天聽兩、三次,我很渴望得知訊息。
2019/07/15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紐約Somers採訪

賴弘典 醫師
紐約台灣會館理事長、紐約台灣人醫師協會創辦人之一

雖然美國有《世界日報》等中文報紙,但上面的消息是經過更改的,不是真實的,不能相信。我的感受是,「台灣之音」對台美人的教育很有影響,因為消息的報導後面都會有評論,具有教育性,我認識的人大家都有在聽「台灣之音」,在最需要的時候、最緊急的時候,「台灣之音」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們貢獻沒有白費。
2019/07/05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賓州採訪

王寶蓮 會長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NATWA)前會長

「台灣之音」消息放送全世界,給國民政府壓力,公開審判美麗島事件的政治犯,我認為這很重要,也很感激。
2019/07/15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紐約Somers採訪

艾琳達 博士(Linda Gail Arrigo)
人類學家、人權運動者

台灣內部的消息,一般都沒有傳出去,但是到了70年代底,在美國已經有兩、三萬的台灣人成為美籍,不但具有居留權,同時又有點經濟基礎,已經不容易被國民黨打敗。加上有「台灣之音」作為橋樑,在1979年報導很多台灣的事情,一直延續下去,海外的台灣人就漸漸組織起來,直到「高雄事件」發生的時候,就成為非常重要的支柱。
擷取自《見證關鍵時刻.高雄事件——「台灣之音」錄音紀錄選輯》新書發表會暨座談會紀實

謝聰敏 先生
《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起草人

那時候「台灣之音」變成一個中心,我坐牢就我知道,台灣最需要的是外面的一些消息,和國外的關係,「台灣之音」讓外面的消息以及將台灣的消息傳出去,又讓人知道說世界很多地方在關心台灣的人權和台灣的民主,這是最大的貢獻。
擷取自《見證關鍵時刻.高雄事件——「台灣之音」錄音紀錄選輯》新書發表會暨座談會紀實

張俊宏 先生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

「良心」爆發成「力量」是需要有「approaching」的,「台灣之音」就是一種,它爆發出來的能量,是可能使支持極權政府的霸權,回頭過來支持民主的,這應該就是我們活生生的經驗。
擷取自《見證關鍵時刻.高雄事件——「台灣之音」錄音紀錄選輯》新書發表會暨座談會紀實

image.png

▲1979年8月《世界台灣同鄉會台灣通訊》第7期報導《美麗島》雜誌正式出版,並呼籲大家為「台灣之音」募款,認為這是「傳播島內外消息最迅速的工具」。
資料來源:李界木先生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蕭廣志先生提供

image.png

▲1980年代在美的台灣社團,組織上百起示威運動,抗議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的鎮壓。取自《台灣在鎮壓》(Repression in Taiwan)。
資料來源:李界木先生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1978年2月《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會訊》中報導「台灣之音」成立兩年,是屬於「錄音電台」的服務節目,並稱讚「消息又新又快、節目豐富精彩」。
資料來源:李界木先生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資料來源:李界木先生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北美「台灣之音」分台地圖與分台負責人介紹

▲1979年8月《世界台灣同鄉會台灣通訊》第7期報導《美麗島》雜誌正式出版,並呼籲大家為「台灣之音」募款,認為這是「傳播島內外消息最迅速的工具」。
資料來源:李界木先生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蕭廣志先生提供

image.png
①紐約,紐約州 New York, New York
張富雄(夫)

桃園人;台大數學系畢業;1969年赴美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畢業後任職於華爾街。1973年與與妻子楊宜宜共同負責《海外台灣基督徒聯合通訊》、1977年在台灣同鄉會協助下創設「台灣之音」,以電話錄音方式播放台灣訊息,至1982年為止,負責蒐集資料、撰稿及部分播音工作。前後受到國民黨在美特務跟監、並受美國調查局約談,始終不改其志。

有人建議我去申請一把自衛手槍,也有人建議我們暫時去巴西避一避風頭。結果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將「台灣之音」的播音答錄機從我家閣樓搬到一家電話接線服務公司,主要原因是唯恐國民黨特務偷偷來我家牆邊剪斷「台灣之音」的電話線。
(摘自2006年10月<「台灣之音」>的回顧)

楊宜宜(妻)

台大外文系畢業,外祖父鄭松筠律師曾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捕。1970年赴美後與張富雄結婚並定居紐約,透過閱讀《台灣青年》等雜誌開始了解台灣歷史,台灣意識逐漸覺醒。「台灣之音」成立後擔任主要播音工作,並以長途電話方式採訪台灣民主運動人士、報導台灣社會動態,搭起台美兩地人權運動的橋樑,引起廣大迴響。國民黨政府曾希望透過楊宜宜的母親勸說其放棄「台灣之音」,在國安局資料解密後公諸於世。

美國這種自由寬容的環境使富雄和我嘗試創辦「台灣之音」,並一頭鑽進去埋頭苦幹,朝向一個信念毫無二心,一路走下去從沒回頭。為甚麼能這樣?因為美國沒有人攔阻你。
(摘自2006年10月<歸家>)

②紐澤西,紐澤西州 New Jersey, New Jersey
徐福棟(夫)

1959年畢業於台大土木系;1961年赴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攻讀碩士;1971年取得堪薩斯州立大學工業工程及管理科學博士學位,任教於密西根州偉恩州立大學,曾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的白宮經貿顧問。1988年曾自製發射機、試圖突破台灣媒體管制,間接催生了「第四台」。在美36年期間致力追求台灣民主與人權,向國會遊說支持有利台灣的法案,積極為台灣權益發聲。1996年回台定居,擔任長榮大學副校長,2015年過世。

在海外多年,深刻感受到台灣國際地位不明的困境,而國家地位的模糊、國家認同的危機,更是海內外台灣人沉重的歷史包袱,使台灣無法昂首闊步地立足於國際社會。唯有落點在台灣主體性上來思考,方能覓得出路。
(摘自2002年《邁向尊嚴之路-台灣主體性文集》)

林詠梅(妻)

出生於台南,父親林茂生是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不幸於二二八事件中遇難。畢業於東海大學,曾任教於淡江中學,1964年赴美後與徐福棟結婚。多年來協助丈夫推動台灣主體性的建立:「盡量將台灣的事情做成國際之事,走向國際化!」紐約創立「台灣之音」後,紐澤西隨即跟進,並決定將紐約的廣播稿翻譯成英文來播放,將消息向美國人、西方人傳播,讓台灣的聲音傳遞到國際社會並且被關注。

你籍貫上是美國人,但是你有台灣的血統、文化、背景的人,當然應該知道。
(2019/07/11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紐澤西採訪)

③石溪,紐約州 Stony Brook, New York
凌旭勢

高雄橋頭人;台大數學系畢業;1965年赴美國聖母大學數學所攻讀碩士;在South Carolina大學任教八年。1979年起居住Stony Brook曾擔任台灣同鄉會會長,辦《石溪通訊》,高雄事件後在Stony Brook自己家中成立「台灣之音」分台,後被列為黑名單無法返國。

我從1965年來美國之後有18年不能回去,一直到李登輝之後黑名單解除我才第一次回去。幸好我父母親有活到八九十歲。
(2019/07/07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賓州採訪整理)

④波士頓,麻薩諸塞州 Boston, Massachusetts
盧榮富

屏東歸來人,出身農村基督教家庭。高中畢業後就讀強調本土意識、社會正義與信仰結合的台南神學院,很早萌生對抗專制政權和民主社會的意識。1968年赴麻州Andover Newton Theological School就讀諮商,1974年擔任波士頓同鄉會會長,期間發生白雅燦事件時代表同鄉會去領事館抗議。1979年波士頓「台灣之音」成立,約在1982年結束。1991年後受聘為紐澤西台語歸正教會牧師。

和家人一同去華府參加示威遊行,八歲的女兒手拿標語:「Taiwan is not China」,至今印象深刻。
(2019/07/20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波士頓採訪)

劉世均

1970年赴美國匹茲堡唸化學;1975年赴波士頓唸生化博士後研究,開始參加同鄉會活動。1979年擔任同鄉會會長,正值美麗島事件,因此籌組設置「台灣之音」。美麗島事件後,鼓勵同鄉寫信給美國的參眾議員,請他們關注台灣的人權議題,呼籲美國政府不要賣武器給侵害人權的國民政府,各地同鄉會也都積極動員參與申援。

⑤舊金山灣區,加利福尼亞州 San Francisco Bay Area, California
黃介山

出身台北樹林黃姓大家族,祖父黃煙春為地方仕紳。1961年中興大學行政系畢業;1965年赴美康乃爾大學攻讀碩士;1969年轉往史丹佛大學擔任研究專員後定居灣區。

台灣人應該不要太傾向大的國家,還是腳踏實地了解自己的地方,這是最重要的。
(2019/08/22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舊金山灣區採訪)

⑥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州 Los Angeles, California
李成奎(夫)

南投竹山人;1967年赴鹽湖城猶他大學土木系;1970年擔任鹽湖城第一屆同鄉會會長。先後在 Santa Ana College等校執教,並在Bechtel工程公司設計核能發電廠及在Aerospace Corporation從事太空工程等。1977年擔任洛杉磯同鄉會《洛台通訊》總編輯;1979年同鄉會決議成立「台灣之音」,由李成奎負責規畫並在家中設置答錄機,並特地到洛杉磯的社區大學新聞系修課,學習媒體專業知識。

美國圖書館很發達,自由的資料都在那裡,就能理解到世界的情形是什麼,歷史實際經過是什麼,和以前在台灣看到的不一樣,你當時就會覺得自己應該怎麼做。
(2019/08/27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洛杉磯採訪)

洪珠美(妻)

彰化芬園人,1969年婚後定居美國,從事房地產業,並參與台灣人社團以及政治活動。1979年洛杉磯「台灣之音」成立之初由丈夫李成奎負責寫稿,自己負責播報,每周三、日換帶,夫妻經常需要工作到半夜三點。曾擔任北美洲台灣婦女會(NATWA)總會長、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洛杉磯分會首位女分會長。

我覺得我的人生很多彩也很值得,那時候我會覺得是上帝給我的使命;我們台灣社會不是一個真正民主和有人權的社會,所以我若能做、有朋友能夠一起做,我應該要這樣繼續。
(2019/08/27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洛杉磯採訪)

⑦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州 San Diego, California
范清亮、陳淑雲、李朝煌、武玉薇 、李瑞木(聖地牙哥負責人)
范清亮(夫)

1968年台大化學系畢業;1969年赴普渡大學;1973年取得生物化學博士;1973-1977年於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77年搬到聖地牙哥,1978年接任台灣人權會會長,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與妻子陳淑雲一同從事海外救援活動、並籌設聖地牙哥「台灣之音」。1982年成立太平洋生物科技公司,1988年榮獲「Arthur Young and Venture」雜誌頒發年度「最佳企業家獎」。1999年榮獲聖地牙哥亞洲商業協會所頒發的「傑出企業家獎」。

要讓美國的台灣人都知道真的發生什麼事情,不是只看台灣的報紙,這樣才知道要採取怎樣的行動。
(2019/09/03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聖地牙哥採訪)

陳淑雲(妻)

普渡大學藝術學士畢業。1971年與范清亮在印第安納結婚,多方協助推廣台灣人權活動,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負責透過專線與台灣連繫、將資訊寫成文字稿寄發全美人權會等台灣人組織,並提供資訊給紐約楊宜宜。艾琳達返美後,安排她赴各州演講並發動聯署,獲得美國媒體報導達到宣傳效果並讓國際社會關注台灣。

人權會就發動在各地校園要人家簽名,校園的學生很同情這種事情,就大家簽petition給美國國會,後來我們就收集好約一個人高的,一頁大概有25到30個簽名,然後送到甘迺迪參議員那裡,甘迺迪嚇一跳,說從來沒有收過這麼多人家的請願書。
(2019/09/03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聖地牙哥採訪)

⑧波德,科羅拉多 Border, Colorado
蕭廣志

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1968年赴美科羅拉多波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攻讀碩士,後任職學校圖書館,長年定居波德。熱心參與台灣人公共事務,曾參與國際特組織、並擔任「美台友誼協會」會長;常以英文名字David Shaw,或是以「趙衛台」等筆名發表言論、報導當地台灣人社團活動、投書報紙等。1979年11月科羅拉多州同鄉會成立「台灣之音」,由蕭廣志負責製作、撰稿及播音,製播時間一直到1989年2月28日為止。

很多人想說我一個人在錄音室要做甚麼,我覺得這就是做我愛做的事情,我歡喜甘願。真感謝有人給我支持,精神上的支持、財務上的支持,這讓我很滿足。
(2019/08/30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科羅拉多州波德採訪)

⑨達拉斯,德克薩斯州 Dallas, Texas
謝慶鏘

新竹人,1964年赴美羅得島州進入Brown University 研究院;1970年完成博士學位後至印第安那州聖母大學的Radiation Laboratory做研究。1978年加入美孚(Mobil)油公司的上游工程中心,定居達拉斯。在達拉斯擔任過過兩屆同鄉會會長。1982-1986年間在達拉斯成立「台灣之音」分台,每周製作播送帶供附近地區同鄉call in。1982年FAPA成立後擔任北德州分會會長共計28年,拜訪數不清的國會議員及辦公室;2013-2016年破FAPA記錄連續四年拿到最高榮譽的Chapter of the Year。

你在台灣長大的,又有受高度教育,你要有知識分子的良心,你不能說不去顧台灣。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要有台灣心:「Pay attention to Taiwan whatever that means you can do it.」
(2019/08/10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德州採訪)

⑩辛辛那提,俄亥俄州 Cincinnati, Ohio
莊秋雄

1965年赴美Kansas讀碩士,期間閱讀台灣歷史書籍,認為自己像是一個沉睡中醒來的青年,清醒後應該為台灣做對的事情,思考要怎麼把有同樣思想的留學生團結起來,以及如何透過媒體對美國社會宣傳。1966年加入全美台灣獨立聯盟(今台灣獨立建國聯盟);1967年赴普渡大學;1970年獲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後在辛辛那提工作,全心從事海外民主運動。1992年出版了《海外遊子台獨夢》,並於2002年出版續集,留下珍貴的海外民主運動文獻。

當初為了台灣前途奮鬥的這一件事是非常羅曼蒂克的,雖然是犧牲自己的時間、健康,但那個就是要讓台灣民族健康起來的精神。
(2019/07/07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賓州採訪)

⑪華盛頓特區 Washington, D.C.
李界木(夫)

宜蘭人,美國格林威治大學環境科學博士畢業。台灣人權協會(FAHR)創始人並任理事,華府台灣人權協會會長。先後擔任亞洲資源中心董事、亞洲太平洋公義和平中心董事等人權組織職位。曾任國際環保協會理事及會長、世界台灣同鄉會會長,名列美國名人錄和世界名人錄,2009年出版《一粒麥籽落土-台灣人權協會與我》,敘述海外營救台灣政治犯以及推動民主人權活動經歷。

我們在華府的家接待過無數黨外人士、政治犯及人權工作者,被稱為「台灣政治犯的海外招待所」,面對威權的年代我沒有感到害怕,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知識分子該做的事。
(2020/07/28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宜蘭採訪)

馮昭卿(妻)

宜蘭人,1950年長兄馮錦輝因「蘭陽地區工委會叛亂案」被捕遇害,胞姊馮守娥坐監10年,全家籠罩在白色恐怖陰影之中。1962年台灣師範大學史地系畢業,擔任中小學教員10年後赴美於美國馬里蘭社區大學進修電腦課程。1972-1983年任職電腦資料處理工作及程式設計員;1978-1981年擔任華府「台灣之音」主播;1983年在同鄉會協助下創設「華府台語學校」並擔任校長;1984年任職美國聯邦政府陸軍總院資深程式設計師至退休。

當時在美麗島事件最高潮的時候,我計算過,一天之內聽超過兩百次,用五分鐘的錄音帶,一個小時內頂多是10次、12次,都是連續打進來聽的,所以機器一直響個不停,連我要換錄音帶的時間都沒有。
(摘自2009《關鍵時刻新書發表會暨座談會紀實》)

⑫費城,賓夕法尼亞州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王博文

1956年成大化工系畢業;1960赴美在費城拿到化工學位,並接觸到盧主義等人。1966年加入全美台灣獨立聯盟(今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心中常有需要do something的衝勁,1971年策畫威廉波特少棒球場飛機標語事件。1988-1989年擔任美國台灣協會主席、大費城台灣同鄉會會長,1994年費城成立「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擔任賓夕法尼亞州分會創會會長。

我今年快86歲了,我也問自己:「自己剩下的人生有什麼意義?」(What is my purpose?)我希望年輕人也能想想這個問題。
(2019/07/07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賓州採訪整理)

⑬多倫多,加拿大 Toronto, Canada
廖芳隆(夫)、陳碧愛(妻)

台南市人;1968年9月赴美德州農工大學攻讀碩士;1969年春天轉到堪薩斯州立大學。1970年擔任堪薩斯州台灣同鄉會會長,不久加入台灣獨立聯盟組織。1972年移民到加拿大多倫多。1977-1978年間成立「台灣之音」多倫多分台,和妻子陳碧愛共同負責製播。

特別感謝富雄宜宜夫婦使我們有份參與這具歷史價值的工程,在台灣轉變成自由民主的過程中能有些微的貢獻。
(2020/06/29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多倫多採訪)

施明雄

高雄人;1962年就讀國防醫學院時因涉「台灣獨立聯盟」案被判處五年徒刑。美麗島事件後被列為政治異議份子,1981年全家被迫離開台灣,在香港受到國際特赦組織和聯合國難民署協助、獲得加拿大政治難民庇護。1984年開始以小說文體書寫白色恐怖年代台灣人政治受難史;1988年《打狗港風雲》曾獲得「王育德博士文化獎」。

1982年當時情勢很緊張,許多人參與台灣同鄉會就抱著不回台灣的決心。因為自己已經是政治犯沒有後顧之憂,所以就接下「台灣之音」的工作,電話放在二樓的衣櫃裡面。
(2020/06/29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多倫多採訪)

⑭愛城,加拿大 Edmonton, Canada陳明雄、駱頌一(愛城負責人)
陳明雄

雲林北港人;1967年到日本名古屋留學,1974年在教授引薦之下到加拿大讀博士後研究,後定居加拿大。在日本時曾幫忙國民黨組織同學會,深入了解後對國民黨產生反感,赴加拿大後參與台灣同鄉會、關注台灣民主運動。1980年因研究計畫赴紐澤西,聽到「台灣之音」廣播,返加拿大時與愛城同鄉會共同籌設。

我們希望台灣能進步,走在民主的道路上,我們這邊偏僻,要取得資料較慢,過去我們都要等很久才能有消息,知道時已經是舊新聞,所以「台灣之音」對時代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2020/07/02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多倫多採訪)

⑮西雅圖,華盛頓州 Seattle, Washington | 陳紹紀
⑯鹽湖城,猶他州 Salt Lake City, Utah | 黃信一、許三和夫婦
⑰曼哈頓,堪薩斯州 Manhattan, Kansas | 張振盛、游伯龍
⑱堪薩斯城,堪薩斯州 Kansas City, Kansas | 楊英育
⑲休士頓,德克薩斯州 Houston, Texas | 謝慶輝
⑳雙城,明尼蘇達州 Twin City, Minnesota | 呂森茂夫婦
㉑聖路易斯,密蘇里州 St. Louis, Missouri | 蘇希三
㉒麥迪遜,威斯康辛州 Madison, Wisconsin | 林義裕、高成炎、莊秋廣
㉓普渡大學,印第安納州 Purdue Univ., Indiana | 詹馥宇
㉔東蘭辛,密西根州 East Lansing, Michigan | 張家成
㉕安娜堡,密西根州 Ann Arbor, Michigan | 黃邦男
㉖底特律,密西根州 Detroit, Michigan | 倪啟茂
㉗哥倫布,俄亥俄州 Columbus, Ohio | 李文治、劉俊宏
㉘克理夫蘭,俄亥俄州 Cleveland, Ohio | 張信重
㉙匹茲堡,賓夕法尼亞州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 蘇英明、蔡正隆、徐東龍、陳紹紀
㉚水牛城,紐約州 Buffalo, New York | 趙弘雅
㉛羅徹斯特,紐約州 Rochester, New York | 曾章
㉜溫哥華,加拿大 Vancouver, Canada | 台灣基金會
㉝蒙特婁,加拿大 Montreal, Canada | 葉俊基
「台灣之音」舊金山灣區分台——黃介山
 

舊金山灣區協志會於1978年4月份成立「台灣之音」,由黃介山負責,每周播出1-2次。

舊金山灣區「台灣之音」成立後,許多人反應希望播送本地消息,因此自1979年4月開始,負責人黃介山自行寫稿、錄音製播。由於和艾琳達原本熟識,經常能透過國際電話詢問近況、即時播報台灣的動態,再加上本身的台語造詣和製播內容親切生動,受到聽眾信賴並得到熱烈回響;高雄事件後也曾經一周播送兩次。紐約「台灣之音」結束後曾請聽眾改聽灣區消息,但因人力不足,灣區工作至1982年底告一段落。

我當時一天的時間大概都賣給「台灣之音」。因為我不只要找資料還要寫稿,寫稿之後還要看口氣對不對…不對又要再改,很花時間。可是到後來熟了唸個兩三次就行了,聲音就讓它出去,也不知道誰在聽,不過我知道很多人愛聽。
黃介山(2019/08/22由台灣敘事力協會於舊金山灣區採訪)

播音內容摘錄

 

灣區協志會「台灣之音」1980年2月29日的消息:親愛的同鄉,有四件消息欲向各位報告:……台灣時間2月28日中午十二點半到一點的時陣,有一個兇手手gia武器,青天白日走入去林義雄律師的厝內,將伊的老母二個7歲雙生的查某囝thai死,了後這個兇手擱走去樓頂將林義雄律師的9歲大查某囝thai重傷。灣區第二電視台也佇當暗7點用政治暗殺報導了這件代誌。本「台灣之音」佇得著這個消息了後,一方面為著欲收集卡濟的內容,一方面也想欲報導各地同鄉對這件代誌的反應, NewYork、Washington、Chicago、洛杉磯等地區的同鄉聯絡,綜合各方面得來的消息,兇手的武器有刀佮槍二種,聽講事件發生了後,國民黨政府製造二種講法,想欲來混亂假造這個原因,第一種的講法就是將這個暗殺講做是共產黨徒所做,目的就是共產黨徒欲來製造第二擺的二二八事件,第二種的講法是講這個兇手是台灣人,是因為兇手不滿林義雄被政府掠去了後,後悔過去所做,將過去來往的有關人員攏坦白交代出來乎政府知,致較兇手的身分被曝露,m願才下毒手。對著以上所講的論述,根據本「台灣之音」訪問結果,攏無人欲相信,有人認為彼個兇殺,是國民黨想欲用thai雞教猴的方式來警告受軍法起訴的其他的人,叫因佇審判的時,著愛按照國民黨所指示的話來澄清因的罪,不准因反口供,若無,因的家屬的性命就有問題,本「台灣之音」對日本也得著消息講,國民黨已經開始秘密審判,同時受掠的人員無法度佮因的律師見面交談,因用一片玻璃隔開,對話著愛通過電話,徛在人道佮維護人權頂頭,本「台灣之音」深深呼籲國民黨政府,著立刻停止秘密審判,採用公開審判的方式來處理高雄事件。

……,根據「台灣建國聯合陣線」的緊急開會決定,呼籲全美所有的同鄉佇3月初1上午10點,佇各地分別來向國民黨的協調會,為著林義雄的老母合查某囝受暗殺來舉行強烈的示威抗議遊行。本「台灣之音」得著灣區同鄉⋯⋯討論的結果決定,也欲來響應這個呼籲,欲佇3月初1上午十點佇舊金山舉行示威遊行,希望同鄉熱烈來參加以外,請大家盡量穿烏色的衫或者帶烏領帶,來表示咱對死者的致哀。示威集會的所在,照舊佇⋯(英文街名)⋯的交界集會。親愛的同鄉,請恁無論如何著來參加這個示威遊行。

▲「台灣之音」原音重現⑧1980年2月29日舊金山灣區協志會「台灣之音」對於台灣之相關報導。播報內容為舊金山灣區協志會「台灣之音」相關報導;中華航空於菲律賓降落起火事件;台灣「林宅血案」相關內容與經過。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1980年1月9日黃介山「台灣之音」播音手稿。
資料來源:原件為黃介山先生所有、圖像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image.png

▲1980年1月26日黃介山「台灣之音」播音手稿。
資料來源:原件為黃介山先生所有、圖像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image.png

▲1980年1月26日黃介山「台灣之音」播音手稿。
資料來源:原件為黃介山先生所有、圖像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image.png

▲1980年2月29日黃介山「台灣之音」播音手稿。
資料來源:原件為黃介山先生所有、圖像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image.png

▲1980年8月6日黃介山「台灣之音」播音手稿。
資料來源:原件為黃介山先生所有、圖像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台灣之音」的分台與轉型
 
加拿大多倫多(Toronto)

「台灣之音」的分台之中,加拿大的多倫多成立較早,並曾發展兩個分台,前後負責人包括鄭嘉信、楊珠美、廖芳隆、陳碧愛、施明雄等人,不僅轉播紐約消息,也會自製節目,播送當地台灣人社團消息及錄製廣播戲劇等,交由紐約「台灣之音」播送。

北卡羅來納州(State of North Carolina)

北卡羅來納州的「台灣之音」曾經停播,但是在1983年開春後發表對外公告,鑒於台灣選舉將至,許多黨外人士被捕、黨外雜誌相繼被停刊,因此在1983年3月將在洛麗市恢復「台灣之音」的製播,希望能表達對台灣的關懷,同時如果國民黨政府製造一些選舉意外,海外鄉親也可以及時支援。

芝加哥(Chicago)

芝加哥「台灣之音」在1981年增設英語台並播報台灣歷史,希望讓北美台灣人第二代能了解台灣人權問題及台灣的文化。1983年1月公開主張設置全美廣播網,發揮互助與團結的力量,達成全球新聞媒介關注台灣人權的目的。芝加哥「台灣之音」不只有播音功效,也有60分鐘容量的專線收錄各地消息,鼓勵各地錄製芝加哥消息之後,也加入各地地區資訊,達到聯播網的效果。

image.png

▲1980年1月9日黃介山「台灣之音」播音手稿。
資料來源:原件為黃介山先生所有、圖像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image.png

▲1983年3月北卡羅來那州(North Carolina)「台灣之音」復播報導。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

image.png

▲《美麗島週報》1983年10月161期報導芝加哥「台灣之音」,說明全美有16個分台轉拷貝芝加哥錄音,呼籲各界奉獻支持。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

image.png

▲《美麗島週報》1983年3月19日報導「台灣之音」的角色與功能。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

David Shaw——科羅拉多州「台灣之音」的十年軌跡與結束

Colorado的「台灣之音」上禮拜正式開播,是北美洲26支「台灣之音」中間消息最豐富的一支,他有15分鐘的錄音帶,電話是303-499-7855。
摘自紐約「台灣之音」1979年11月11日播音內容

科羅拉多州台灣同鄉會(Formosan Club of Colorado)成立於1975年,在UC-Boulder登記立案,由吳錫奎擔任首屆會長。1979年蕭廣志建議科州同鄉會成立「台灣之音」獲得支持,同年11月正式開播,電話為(303)499-7855,答錄機設於蕭廣志家中,由他負責節目製作和錄音,每周播出一次,長度15分鐘,被紐約稱為「台灣之音中間消息最豐富的一支」。至1989年2月28日為止,總計播出十年,也是「台灣之音」各分支點中持續最久的一台。

蕭廣志(DAVID SHAW)與「台灣之音」

蕭廣志一向致力於人權議題的推動,維持「台灣之音」的傳統精神。他認為台灣人民無法發出自己的聲音、無法爭取自己的權利,因此海外台灣人應該努力為台灣發聲。

我的「台灣之音」是注重政治方面、和台灣的人權問題,還有台灣人在當時如何被國民黨壓迫、不能喘氣、每日戰戰兢兢,所以種種的社會問題我就會把他寫成廣播稿。我的資料我覺得重要、可是聽眾是不是覺得重要由聽眾自己判斷。

在節目製播期間,蕭廣志會收到許多聽眾的來信,有聽眾在信封裡會放5元、20元、30元……不等的美金支票來支持科州的工作,也有人寫信鼓勵蕭廣志,認為他是台灣的「華特.克朗凱」(Walter Leland Cronkite, Jr.)。
NOTE:華特.克朗凱(Walter Leland Cronkite, Jr)
冷戰時期最富盛名的記者及電視新聞媒體主持人之一,被全美稱為「最受信賴的新聞人」。在美國社會動盪的年代,報導了許多重大事件,包括總統甘迺迪遇刺、金恩博士遇害、越戰和水門事件等等。在他主播新聞節目的19年裡,堅守著「誠信」和「真實」的原則,透過反覆查證、以及深入採訪,為近代西方媒體發展樹立典範。

科羅拉多州「台灣之音」的特色

由於蕭廣志先生具有大眾傳播的學習背景,當地「台灣之音」不僅傳遞紐約的訊息,也加入更多本地的採訪等多元內容重新製作節目。在他的經營下發揮影響力,在眾多「台灣之音」的分台中具備了幾個顯著特色:

  • 自製節目、歷時最久

  • 錄音技術進步和設備更新

  • 重視採訪、節目內容多元化

  • 重視聽眾、維持互動關係

 
十年的聲音

1982年紐約「台灣之音」結束後,科羅拉多州的「台灣之音」持續製播到1989年。為期十年間,蕭廣志自己蒐集資料、寫稿、播音,透過打電話回台灣、或是採訪美國當地的演講錄音等等,他以越洋電話訪問台灣相關人士,如周清玉、施明德等,同時撰稿與錄音,做成播放長度半小時的錄音帶,內容報導人權事件,有評論、時事、美國各地同鄉會消息。蕭廣志以做廣播節目的方式經營,重視節目的內容、錄音品質與聽眾關係,同時不間斷地關心台灣民主與人權,製成豐富的節目內容。他藉由一個小小的答錄機為海外台灣人傳播訊息,希冀在美國這片自由的土地為故鄉台灣爭取自由。

 
1989年,「台灣之音」的結束

蕭廣志:
有需要繼續嗎?
如果要繼續,路線要改變嗎?
如果不改變,那繼續是否有意義?
當時已經1989年了,台灣的情形已經改變很多,和69、79已經不同,當時已經是李登輝做總統,戒嚴已經結束,黨外已經成立,台灣人已經可以自由發言,政治犯也沒有了,所以我感覺到猶豫。當時我在海外做這些事情是因為島內的人不能喘氣、不能發聲,所以我做這個事情是為了傳播他們的聲音,現在台灣人自己可以傳自己的聲音了,那我做這些事是否還有需要?我覺得沒有需要。

面對時代的變遷,以及社會景況的轉換,蕭廣志最終決定在1989年2月28日這一天,讓科羅拉多州「台灣之音」劃下句點,也標記著北美「台灣之音」正式走入歷史。

我來到這裡的原因,是因為唯一能夠幫助我國家的方法,就是在一個自由的國家為我的人民工作。
I came here because the only way to help my country is to work for my people in a free country.
——David Shaw 1980/03/20

▲「台灣之音」原音重現⑨1980年4月13日科羅拉多州「台灣之音」對於台灣同鄉於州議會門口示威之相關報導,以及外媒報導內容。科羅拉多州「台灣之音」對於台灣同鄉於州議會門口示威相關報導;科羅拉多州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對於此事件的轉播,包含廣播電台KHOW、Channel 2電視台Region 2 News、Channel 4電視台News Center of Denver、Channel 7電視台。
資料來源:張富雄、楊宜宜提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image.png

▲科羅拉多州「台灣之音」刊登在《臺灣公論報》之廣告。
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蕭廣志先生提供、《臺灣公論報》

image.png

▲《臺灣公論報》1986年6月27日第67期——負責人蕭廣志以筆名「蕭大衛」投書。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蕭廣志先生提供、《臺灣公論報》

image.png

▲1983年6月20日蕭廣志書信〈望春風〉台羅歌詞說明與新編。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蕭廣志先生提供、《臺灣公論報》

image.png

▲蕭廣志〈望春風〉台羅歌詞手稿。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蕭廣志先生提供、《臺灣公論報》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

image.png

▲《臺灣公論報》1983年12月10日第238期,刊登〈望春風〉新編。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蕭廣志先生提供、《臺灣公論報》

image.png

▲《臺灣公論報》1989年2月2日第734期——台灣之音最後廣播。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台灣敘事力協會/蕭廣志先生提供、《臺灣公論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