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展覽資訊

時代的聲音—李敏勇詩帖展

發佈日期:
2022-08-29

展覽期間:2022年8月26日~2022年11月27日.週二~週日 9:00~18:00(逢國定假日照常開館,連續假日結束後一日休館。農曆除夕及大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選舉日及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 ‧ 一樓文學沙龍/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展覽詳情: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20073

系列活動: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20071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PIC_3036fe07eee1f0266413.png

李敏勇,第四十一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長期透過文字的力量關懷臺灣社會,著作豐碩,兼及文化與社會評論,在經歷了不同時代的洗禮,更透過詩帖,以筆墨傳達歷史的精神意念。時代的聲音其實一直隨著追尋的價值與當時的背景而改變,經歷過噤聲的年代,透過書寫展現爭取民主自由的亢進與勇氣,詩人邁向追尋的願景,那是1960年代高中時期,初識二二八事件的歴史,而後來走上詩人之途時,所開展的一連串的反思。

本展覽以「鎮魂之歌」、「戒嚴風景」、「願景追尋」三個主題共49件詩帖為主體,另展出詩作、論述手稿與相關著作,呈現李敏勇在他詩的歷程與筆墨所留下的時代心跡,並展現關於戰後現代詩人與詩史的思考與深刻觀察。

【李敏勇簡介】

台灣屏東人,一九四七年在高雄縣出生,成長於高屏,大學時代修習歷史,短期居住台中,現為台北市民。

以文學為志業的人生歷程,反應在主編《笠》詩刊、擔任「台灣文藝」社長及投身社會運動與公共事務,曾為「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和平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並在許多報紙、雜誌專欄從事文化與社會評論。

出版過《雲的語言》、《暗房》、《鎮魂歌》、《野生思考》、《戒嚴風景》、《傾斜的島》、《心的奏鳴曲》、《青春的腐蝕畫》、《自白書》、《一個人孤獨行走》、《美麗島詩歌》等。

除了詩創作外,也出版詩解說、研究,譯讀當代世界詩,並著有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和社會評論集等九十餘冊。

曾獲得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二〇〇七年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二〇二二年第四十一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

【展區介紹】
A展區〈鎮魂之歌〉

1947年二二八事件是許多人心中的苦痛與難忘的噩夢,在許多文學作品中,都見證這樣充滿血腥的年代,臺灣知識精英與文化人大量的被消失,或是選擇噤聲,流亡。詩人重新凝視這段白色恐怖的歷史,完成了多篇「鎮魂」的詩帖。

悲傷的歌曲,是為了安慰靈魂的苦痛。在死滅的年代,在槍聲和死難者的叫喊中,詩人仍以「被收押的筆」愛與希望,並期待種下一棵樹,透過文字的新芽,記憶這段喑啞的歷史。

B展區〈戒嚴風景〉

戰後長期戒嚴統治,白色恐怖彌漫社會。政治良心犯在監獄,多少母親在暗夜哭泣。黑名單阻絕異議份子於海外,海外多少台灣人有家歸不得。政治改革運動與政府暴力鎮壓交織成戒嚴風景。詩記憶歷史見證時代。

如〈暗房〉一詩所示:「這世界,害怕明亮的思想。所有的叫喊,都被堵塞出口。真理,以相反的形式存在著,只要一點光滲透進來,一切都會破壞。」

李敏勇用詩文和筆墨見證歷史,將戒嚴風景,化為詩句,在哭泣的島嶼,有人自夢裡逃亡,在動盪或失落的年代,詩人在語言的世界裡,起造另一個國度。

C展區〈願景追尋〉

在太平洋西南海域,美麗島飄搖在海的懷抱。不分先來後到的臺灣人應該從悲愴的歷史記憶覺醒起來,從死滅的土地再生。新社會、新國家的願景是生活在這個國度人們共同的追尋。

詩人如是嚮往著「我的國家」:有鳥的歌唱在樹林裡,隨著風的節拍,回應自然的呼吸。這個國家,沒有鐵絲網,沒有警戒兵,用樹葉編成的旗幟,飄揚在風中。而我們的島,有晨曦和夕陽點綴,詩人選擇在自己的土地,發出聲音。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el  02-23326228

Fax 02-23396228

100052臺北市南海路54號

No.54,Nanhai road,Taipei City 100052,Taiwan

  • Facebook
  • Youtube
  • Line

© 2024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