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名稱:
高雄煉油廠
主題照片:
日治時期高雄煉油廠之第一蒸餾廠景觀。
縣市:
高雄市
地址或區域:
現址:高雄市楠梓區左楠路2號
plus code :
7QJ2P833+QF
地圖 :
簡述:
二二八事件時,為求自保成立義勇隊,與政府軍隊和談後仍遭軍隊攻擊,並逮捕重要幹部、槍殺工人、掠奪物資。
文化資產登錄:
無
雲林縣
空間種類:
產業設施
雲林縣
現址保存狀況:
二二八事件時,為求自保成立義勇隊,與政府軍隊和談後仍遭軍隊攻擊,並逮捕重要幹部、槍殺工人、掠奪物資。
遺址類型:
傷亡
逮捕
雲林縣
雲林縣
據點
衝突
雲林縣
雲林縣
事發介紹:
「高雄煉油廠」原為第六海軍燃料廠。1940年日本軍方為因應戰局的油料質、量需求,海軍規劃在高雄設置「第六海軍燃料廠」,並於後勁設立「高雄燃料廠」。1942年開始動工,於1944年4月開始營運。之後遭到美軍的空襲,工廠機能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日本投降後,1945年9月中華民國經濟部臺灣區特派員辦公處人員來臺視察,將「第六海軍燃料廠」由軍事單位,改隸於「石油事業接管委員會」。1946年6月,「石油事業接管委員會」改制為「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8月留美燃料工程學博士賓果擔任「高雄煉油廠」第一任廠長,並開始正式營運,日後也成為中油公司的核心重鎮。
二二八事件爆發時,高雄煉油廠內有7萬餘噸石油,即成為各方勢力所考量的對象,賓果廠長與副廠長胡新南決定向軍方要求派兵保護,但卻遭到拒絕,3月4日廠內臺籍員工便組織「高雄煉油廠臺灣人守備隊」,於3月5日時則更名為「煉油廠義勇隊」;組織內設有隊長、警備隊長、6位班長與8位中隊長,進行警備,並且要求義勇隊們「絕對不可以打外省人,要保護他們。」所以,為了避免外省籍員工被攻擊,義勇隊將其眾集中於宿舍區。3月7日高雄要塞司令部結束軍事行動後,煉油廠派出代表談判,決定和平解決。員工也在交還軍械後,準備恢復上班。原本事件應可和平收場,然而,軍方認為廠方代表雖有誠意,但仍以廠方「擁有槍械危及安全」為由,遂破壞協定。3月9日彭司令派人交給周石一張蔣介石的公文,周石即要廠內同事照文辦理,並繳出槍械。
10日早上軍隊攻進廠內,槍聲大作,抓到周石時,即搜走該公文,並將宿舍區與廠區所有人員押解於辦公室前廣場,再點名逮捕重要幹部,如李福生、周石、楊凱雄、簡奢兌、黃思懋、劉條(条)川等人。不幸的是,在要塞司令的軍隊抵達時,士兵槍殺了電焊工王天炳、工人林漏尾、警衛楊得龍等三人。
三人陳屍的地點,據楊秀香女士回憶,其弟楊得龍當時在宏毅舍區對面的油廠北門遭軍隊掃射,楊被擊中腰部,不敢起身,在俯臥爬進廠區時流血過多死亡。另依王天良先生回憶,其弟王天炳因幫忙守衛宏南舍區,在舍區門口遇害,陳屍於宏南舍區外的水溝。林漏尾的侄兒則云,林陳屍於廠區大門橋下。此橋若對照歷史地圖及謝濟全先生闡述,油廠大門即為西門,當時仍有座大橋,故林氏應是陳屍於西門的橋下。
廠方的物資則遭不肖軍人劫掠。6位被捕的幹部後來被移送要塞司令部,其中周石、楊凱雄與簡奢兌等人在塞司令部關了10天,再移送山下看守所、高雄監獄,最後轉往臺南監獄,3人判刑與處置最重,事後都離開了煉油廠。至於劉條(条)川、黃思懋與李福生等人,賓果廠長在多位臺籍員工的說情之下,派副廠長胡新南於3月10日赴要塞司令部保釋。
高雄煉油廠在二二八事件中,主要遭難的為義勇隊成員。軍方似乎認為「義勇隊」即反政府組織,並誤會煉油廠遭到控制,因而進軍。隨著近年中油高雄總廠的停工與遷移,將二二八的歷史回憶納入轉型後的新園區,有助於國人瞭解這段歷史。
圖1:楊得龍、林漏尾、王天炳三人的陳屍地點。
口述資料:
參考資料:
許雪姬,《續編高雄市志 卷八社會志 二二八事件篇》,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4 ,頁53-54。
許雪姬、方惠芳訪問,《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紀錄〈中〉》,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5 ,頁11-55。
賴澤涵、黃富三、黃秀政、吳文星、許雪姬等撰,《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1994,頁123-124。
許雪姬主編,〈高雄煉油廠義勇隊編成名冊表〉,收於《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五)》,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15 ,頁268。
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二二八事項〉(1947年3月4日~4月17日),檔案編號:A313330000K/0036/1-19-2/1。
資源委員會在臺各事業機關,〈大會在臺各事業聯席會議〉(1947年8月13日),檔案編號: A313310000K/0036/5/4/1/002。
〈糖業第二分公司 接管完竣〉,《中華日報》,1947年3月8日,第2版。
謝濟全,〈半屏山下的燃燒塔(上)〉,2015,網址:http://takao.tw/under-the-flaring-ban-ping-mountain-1/
謝濟全,〈半屏山下的燃燒塔(下)〉 ,2015,網址:http://takao.tw/under-the-flaring-ban-ping-mountai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