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名稱:
臺北憲兵隊
主題照片:
臺灣憲兵隊本部(臺北)
縣市:
臺北市
地址或區域:
現址:臺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65號
plus code :
2GR5+89
地圖 :
簡述:
1947年2月27日晚間7時30分左右,因查緝私菸而爆發衝突後,查緝員與警員分別求救於分局派出所,後輾轉至台北市警察局。群眾要求交出肇事者未果,肇事六人移至憲兵隊後,群眾繼續包圍,清晨警察大隊前往驅離
文化資產登錄:
無
雲林縣
空間種類:
衙署
雲林縣
現址保存狀況:
1947年2月27日晚間7時30分左右,因查緝私菸而爆發衝突後,查緝員與警員分別求救於分局派出所,後輾轉至台北市警察局。群眾要求交出肇事者未果,肇事六人移至憲兵隊後,群眾繼續包圍,清晨警察大隊前往驅離
遺址類型:
抗爭
衝突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事發介紹:
1947年2月27日下午7點半左右,「臺灣省專賣局臺北分局」查緝員傅學通、葉德耕、盛鐵夫、鍾延洲、趙子健、劉超祥及警察大隊四人於天馬茶房查緝私菸,查獲四十歲寡婦林江邁販售私菸,拉扯過程中,查緝員以槍管打傷林江邁,造成群眾騷動。
民眾包圍警察局,要求交出肇事者,但警察局長陳松堅拒絕,將肇事的六人送往憲兵隊看管。群眾因此湧向憲兵隊,繼續包圍,要求交出兇手,徹夜大聲叫罵。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命令憲兵擺出射擊姿勢,群眾往返於《新生報》騎樓與臺北憲兵隊之間,直到清晨警察大隊前往驅離為止。
圖1:1963年臺北市舊航照影像
圖2:憲兵隊附近
圖3:現地照片
口述資料:
吳克泰(時為臺大學生、《中外日報》記者):
後來(警察局長)又說兇手已經交給憲兵隊了,群眾立即包圍了憲兵隊,並派代表進去交涉,要求交出兇手加以嚴辦。憲兵隊始終沒有負責人出來,不肯將兇手交出。群眾抑制不住對國民黨暴政的怒火,緊緊包圍著憲兵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我在那裡遇上了同報記者周青,便同他商量寫一篇報導趕發出去。周青從事件一開始就在場,由他寫前半段,我寫後半段即群眾包圍警察局和憲兵隊部分。報導寫完後,採訪主任、副社長兼總編不敢發。經過一番爭執之後印刷廠的工人出來說話了,他們說,如果這篇報導不發,就要把印刷廠燒了,這才把報導發了出去。第二天一早,報紙發到全臺北並發往全省各地,被搶購一空。 稿子發排以後,我和周青又回到了憲兵隊。同時帶去了該報專員、新聞界前輩徐淵琛(五〇年代犧牲)和由北京回臺的文化人陳本江(聽說後來長期被關押、出獄後病故)。這天夜裡下著濛濛細雨,天氣相當冷,但是上千名群眾一直包圍著憲兵隊,呼口號要求交出兇手。我們也同群眾一起堅持到天亮。 二月二十八日,在細雨薄霧中,天剛朦朧亮,我就發現穿著黑色制服、帶著長槍的長長一隊警察,從西面的鐵路線上由南向北緩緩移動。我一看就知道,這是曾在省參議會受到攻擊的警察大隊。省警務處長曾大言不慚聲言,設立警察大隊的目的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我曾在〈人民導報〉上用大字標題予以揭露過。現在,這個鎮壓人民的機器終於開動起來向群眾反包圍過來。我告訴群眾立即向相反的方向散開。我也隨即離開憲兵隊,回去休息。這大約是清晨六時左右。
周青(時為《中外日報》記者):
這樣僵持一個多小時,忍耐不住的人群有人衝進局(警察總局)裡,才發現兇手早就轉移到附近的憲兵第四團團部(按:查緝員等並非被送往憲兵第四團團部,而是臺北憲兵隊)。龐大的人群於是一齊湧向憲兵團。 這三段路我是一直跟過來的,我在警察總局發現詹致遠(吳克泰)也趕來了。群眾包圍憲兵團時大約九點多鐘,要求交出兇手的喊聲如雷,憲兵團長張慕陶幾次出來威脅、規勸都被群眾的怒罵聲衝了回去。 天空忽然下起小雨,人們就退到對面〈新生報〉的亭仔腳躲避。無意中我發現〈新生報〉日文版主編吳金鍊在向我招手,請我和吳克泰進去休息。我趁機問他:「有鑼沒有?」他說:「有。」他於是立刻向該報工會借了一面鑼出來給我。雨一稍停,我們就敲鑼助威衝向憲兵團。
參考資料: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
藍博洲,《沉屍・流亡・二二八》,臺北:時報,1991年。
中研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1945年6月17日美軍航照影像〉,網址: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html。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2018年版航測影像〉,網址:http://www.historygis.udd.gov.taipei/urban/map/
國立臺灣圖書館數位典藏查詢系統,網址:http://192.192.13.191/cgi-bin/gs32/gsweb.cgi/ccd=7Pw1Qw/webmge?db=mysearch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