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遺址名稱:

基隆港

主題照片:

1934年,基隆港合同廳舍,自港內往廳舍看。

縣市:
基隆市
地址或區域:

現址: 西2碼頭座標:基隆市仁愛區文昌里 西3碼頭座標:基隆市中山區中興里 西14碼頭座標: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三路6號 西15碼頭座標:基隆市中山區和平里 西16碼頭座標:基隆市仁愛區 西17碼頭座標:基隆市中山區和平里 西18碼頭座標:基隆市中山區太白里

plus code :

西2碼頭座標:4PMR+XF ,西3碼頭座標:4PPR+HV ,西14碼頭座標:4PRW+35 ,西15碼頭座標:4PRW+7M ,西16碼頭座標:4PRX+P7 ,西17碼頭座標:4PVX+8R ,西18碼頭座標:4QV2+RM

地圖 :

西2碼頭座標:

西3碼頭座標:

西14碼頭座標:

西15碼頭座標:

西16碼頭座標:

西17碼頭座標:

西18碼頭座標:

簡述:

1947年3月1日至3日,衝突與槍響不斷,8日國軍登入基隆港後,機槍掃射與槍聲更加頻繁,基隆一片死寂。過程中受難者被棄屍於基隆港,附近之田寮河、旭川之浮屍亦隨河流沖至基隆港,亦可見受難者生前所受之摧殘

文化資產登錄:
歷史建築
雲林縣
空間種類:
其他
雲林縣
現址保存狀況:

1947年3月1日至3日,衝突與槍響不斷,8日國軍登入基隆港後,機槍掃射與槍聲更加頻繁,基隆一片死寂。過程中受難者被棄屍於基隆港,附近之田寮河、旭川之浮屍亦隨河流沖至基隆港,亦可見受難者生前所受之摧殘

遺址類型:
失蹤
傷亡
雲林縣
雲林縣
大規模屠殺
棄屍
雲林縣
雲林縣
事發介紹:

1947年3月1日到3日,市內及市郊民眾與憲警軍隊的衝突時有所聞,大抵是軍警肆意開槍而發生,遭受槍擊死傷的市民不計其數,參議會曾因此向要塞司令部抗議軍警的橫行妄舉。 3月2日一群碼頭工人襲擊第十四號碼頭軍用倉庫,隨後被武裝部隊擊退,死傷多人,均被投入海中。

3月7日,要塞司令部重新調整兵力部屬,以陸戰隊進駐14至18碼頭,及命第一總臺在第18碼頭設立指揮所。

3月8日上午,要塞司令部報稱破獲謀炸碼頭以妨礙軍隊登陸的炸藥二十餘車。

英國淡水領事報告指出,英商Mr.Clark目睹要塞部隊配合國軍登陸而進行「肅清」街頭的情景,略謂:「(八日)大約下午二時,步槍和機槍密集射擊,持續兩小時,街上空無一人,中國軍隊未有特定射擊目標,其目的在於藉此示威以恫嚇市民。五時,自福州載運二千士兵前來的軍艦海平號靠岸,留駐二百名,其餘的於九日清晨抵臺北市。」另指出:「翌日(九日),Mr.Bolton前往辦公室途中一再被武裝士兵喝令停止。槍聲從清晨開始,幾乎未曾中止,持續至十日中午。如前所述,直到目前為止其性質似乎全然是暴力的。士兵們小心地前進,向著巷子或路邊盲目地射擊,絲毫不在乎他們打到人,也不管事實上並沒有人反抗。......他發現在士兵射擊空街下,基隆一片死寂。」

據地方文史工作者李正仁轉述,今東一碼頭,北側為田寮河出口、西側為旭川出口,因此田寮河與旭川中的物體,往往被沖入東一碼頭,又因水流方向,留於東一碼頭。據稱,二二八事件期間,浮屍河中的屍體亦是如此。

二二八事件中,被捕後在基隆港邊被槍殺,丟入海中者不少,如基隆市議員楊元丁之屍體,便於3月10日在港邊拾獲;林木杞證言與他同時被丟入港內者,約達81名;市民郭鍾美站在窗口看,前後四、五天,基隆港陸續有屍體浮上來,陸續有人認領。台灣旅京滬七團體則於3月中提出的報告書中指稱,基隆軍隊用鐵絲穿過人民足踝,樹人綑縛一起,單人則裝入麻袋投拋海中。



浮屍基隆港者:

王名朝,鐵路局職員、臺灣省鐵路乘務員公會會長,3月9日於華山車站機務段宿舍遭便衣押走,屍體於基隆港尋獲,王名朝名列陳儀十三日呈報蔣「主犯名單」。

李坤輝,3月初於基隆市安樂區定國里自宅遭國軍逮捕,後於基隆港碼頭發現屍體。

廖再興,鐵路局員工,3月初於瑞芳街自宅遭七十軍逮捕,數日後於基隆港遭槍殺。

吳木樹,3月9日遭國軍槍殺於基隆車站附近,並棄屍於基隆港。

許炎山,八堵車站車號司事,3月11日於八堵街上遭國軍逮捕,數日後於基隆港發現屍體。

楊國仁,寶光國校教師,3月9日遭國軍逮捕,3月12日遭以鐵絲綑綁投海,浮屍基隆港。

吳彬男,基隆市郵電局員工,與林漢強、陳德汀於宿舍(基隆市延平街十號)遭警憲逮捕,押往學校操場,3月14日浮屍基隆運河,被發現時與另一具屍體用繩子綁在一起。

林漢強,基隆市郵電局職員,3月8日在郵電局宿舍遭國軍逮捕,3月12日浮屍於基隆港。

陳獅,於基隆港務局之補給水船工作,3月14日傍晚遭國軍逮捕,翌日被槍殺後棄屍基隆港。

林清泉,3月9日在信二路自宅遭國軍逮捕槍殺,16日於東三碼頭發現屍體。

王萬居,基隆通運公司職員,於上班途中遭國軍逮捕,3月16日於基隆港東岸碼頭發現其屍體。

楊德慶,古物、南北貨商,3月25日前往基隆車站接領雜貨,遭國軍逮捕,27日於基隆港一號碼頭發現其屍體。

高天和,經營米店,三月底遭國軍逮捕,4月3日陳屍於基隆港。

林寶琛,漁民,3月間外出購物時遭國軍逮捕,3月15日遭槍殺於基隆港碼頭邊。

張明,基隆通運公司,在基隆市中山一路區公所前遭國軍逮捕,3月16日,在基隆港東岸碼頭發現其屍體。



基隆港相關從業人員:

陳朝俊,基隆港築港工,3月8日夜間外後於三沙灣遭國軍逮捕,迄今生死不明。據郭進益所述,其鄰居中有陳朝俊與王金火、「阿獅」、「申金」四人被捕,除陳朝俊外三人有發現屍體。

陳文儀,基隆港務局員工訓練所漢語教師,3月2日遭楊姓員警槍殺,陳屍於港埠河濱公園。

陳萬成,基隆港工人,在自宅遭國軍逮捕,3月13日於基隆海邊槍殺,陳屍於廟口附近海邊。據家屬所言,其屍體與另外兩具屍體為鐵鍊所綁在一起。

翁麗水,碼頭工人,3月8日自碼頭工作崗位返家,途中遭海港大樓上的國軍槍殺。

謝福清,商,3月10日前往公園頂菜市場工作,遭國軍逮捕,18日在碼頭發現其屍體。

林永魁,農,江子翠人,3月6日赴基隆訪友,因見事態混亂,未即時返家。待到3月10日,以為事件平息,便外出買菸,即遭國軍逮捕,殺害於今車站前廣場。

陳德芳,基隆港務局職員,3月9日上班途中失蹤,迄今生死不明。其父赴港務局詢問,只得知陳德芳與一群人遭國軍帶上船,載離碼頭。

黃永全,基隆碼頭工人,事件期間於老闆家中遭國軍逮捕,同時被捕者約四、五人。據同時被捕者黃金井言,黃湧泉可能被打死在一防空洞內,家屬赴防空洞找尋,只見其木屐,不見其屍體。

高聰炎,臺灣通運公司職員,3月6日遭國軍殺害。家屬聽聞其屍體被拋入基隆港十八號碼頭,但始終未尋獲。



倖存者:

潘東生,事件期間,在基隆港碼頭邊見國軍開槍掃射,因懼怕跳海逃生,數年後方返家。

林木杞,警局工友,遭國軍逮捕,與其他被捕者九人一組,手腳以鐵線穿過綑綁,於港邊槍殺,林木杞被先落入海中的被捕者拖入海中,後自行掙脫鐵線上岸,不久後又遭逮捕,羈押四個月,並遭刑求,且失去工作。

青山先澤,漁船「播生丸」船長,事件期間出海捕撈後駛回基隆港途中,遭國軍開槍射擊,船員11人(9名臺灣人、2名琉球人)中,8名臺灣人身亡,其後國軍將屍體投入海中,青山先澤等人則被帶往基隆要塞司令部訊問後釋放。

上原吉助,走私船員,事件期間抵達基隆港,見基隆港內浮屍處處,槍聲四處可聞,並聽說有不少琉球人被殺。上原吉助在基隆靠岸時,聽說國府下令不准外出,因此大部分時間都躲在船艙或房間裡。



失蹤:

陳增慶,臺灣紙業職員,事件期間於基隆港附近失蹤。

吳清直,任職基隆打撈公司,事件期間於下班途中遭國軍逮捕後失蹤。據證人陳金溪陳述:「吳清直是我的大舅......吳清直的母親(我岳母)不知接到何人通知,說吳清直被捉去填海,他去基隆幾次,找了近一年都找不到屍體。」

林明傳,臺灣通運公司職員,據申請人陳述,3月8日,林明傳於上班途中遭遇在基隆港登陸之國軍後便未返家。數日後家人進入港區尋之,僅見其失蹤當時所穿衣物被撕破散落一地,卻未尋獲其屍體,據說受難者已經遇害。

圖1:1946 年基隆港現況圖。

圖2:1944年美軍航照影像。

圖3:現在地圖。

圖4:1930年代基隆港周遭。

圖5:1930年代基隆港周遭。

圖6:1930年代基隆港周遭,自小基隆山向西方牛稠港望。

圖7:1934年,基隆港合同廳舍正面。

圖8:海港大樓及西2、西三碼頭現地照片。

圖9:西14到西18碼頭現地照片。

口述資料:

郭冬樹(郭呆仔之子):

我在公司(基隆交通公司,今華南銀行基隆分行)二樓偷看外面的情況,正好看到基隆市參議會副議長楊元丁被士兵拖到對面,當場槍斃,又被一腳踢下碼頭。



林陳欽(時為復員兵):

有一天,恰巧有一艘運兵船要從廈門開往基隆,我們便搭上這艘船,三月九日在基隆港上岸,發現情況很嚴重,下船後從碼頭到火車站的路上,只見山上有機關槍不斷向火車站的廣場掃射,我們在驚慌之際,小心的以碼頭倉庫作掩護,跑到火車站,站長說危險呀!不要亂跑,於是我們就躲到站裡面,火車站站長是臺灣人,用日語問我們為什麼都穿著日本軍服呢?我們回答說剛從爪哇回來的。他說現在火車都停駛,你們沒有辦法離開這裡,於是建議我們住旅社,又幫我們搭洽旅社。我們一群人於是分做三組住三家旅社,我則住在火車站前的永安旅社。第三天或是第四天,突然來了十幾個憲兵包圍旅社,並且在樓下架設五挺輕機關槍,命令我們通通下來,帶到海邊跪著。當時這些憲兵都說北京話,我們聽不懂,也無法回答。情況很混亂也很危險,還好我們裡面有一個人曾經到上海做翻譯,懂北京話,這彼此這才能溝通。憲兵說,有人密報我們前一晚做壞事,要槍斃我們。大夥跪在那裡時,看到海面有許多浮屍飄來飄去,被鐵絲綁著,身體都已經泛黑,於是有人提議搶槍,跟他們拚。在這群人裡面,我階級最高,是下士,我認為大家手無寸鐵沒有辦法拚,於是制止大家。這時還好我們有一張中國駐爪哇雅加達的林領事所發的一張良民證,於是同伴岡本(臺灣人)立刻找出來呈給憲兵少尉看,這時他以日語說,原來你們不是壞人,又問我們說,吃過飯了嗎?就把我們給放了。在海邊大家前後跪了二、三十分鐘,差點命都沒了。



陳昆益:

我看過二人的浮屍,是在小艇碼頭那邊給浮了上來,雙手用鐵絲綁在一起,浮在海中,還有一顆眼珠被魚吞食,死狀很慘。到處都有兵仔在找人麻煩,我也不敢隨便把他們給撈上來。



翁文秀(時為基隆居民):

三月初,我從南光公司二樓親眼看到馬路對面的海邊,很多無辜的民眾被殺,而被殺死的,大都是基隆的中學生,他們腳穿鬃木屐,兩手被反綁,留著平頭,年紀都很輕,長得很俊秀,實在死得冤枉。他們被掠時受盡虐待,死後一帶掛著不甘願的面容。這些十五、六歲,甚至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在海邊排成列跪在海邊,如有人不願意下跪,用蹲的。兵仔便從後面猛開一槍,用腳踢到海中,很多不甘願槍殺死,在開槍時都紛紛自行跳海,又因被串在一起無法泅水,好像跳海自殺。

經過兩天,屍體浮了上來,撈起來並排在海邊,再用草包覆蓋。我年少不懂事前去觀看,看到許多傷心的婦女、妻小,逐一地把草包翻開,察看是否為自己失去的親人,我傻傻地也上去翻草包,一個一個的看,看到有七孔流血的就大叫,這個有流血的快來看喔!馬上有人圍上來認屍,當被人認出,哀嚎聲便此起比落。許多牽著小孩來找他先生的婦女,在找到親人後,就請板車把屍體載走,漸漸的,認屍的大人散了,我不敢久留,也就直接回家。

還有一件非常可憐的事。就是我在港務局門前,看到一位孕婦被槍殺。那時港務局門口堆著沙包,聚著五、六老年人,我自然好奇地趨前查看,那個女人還沒有死,穿著以前那種素色連身到膝蓋的長衣,躺在那裡,露出束褲與肚子,兩腿不斷抽動,大肚子的肚皮也顫抖不已。旁邊的人說,那是「紅嬰仔」在動。也不知道為何被殺,大家看了一陣子,沒人敢管,人散去後,我也就直接回家。



鄭阿恬(施金塗之妻):

民國三十六年四月初⋯⋯突然那群兵仔闖進來,見人就抓,我們都莫名其妙,不知道為什麼把我先生(施金塗)掠走,兵仔把他拉到離家百公尺,碼頭邊的十八號倉庫前,拿起倉庫前的青竹竿(孟宗竹。從南部運來,專供外銷),一群兵仔就猛力的打他一個人。打了一陣子,剛好一位認識的兵仔叫「三溪」(音譯),從倉庫賭完錢出來,看到他們在打我先生,急忙說:「這個人不能打,他是這裡的好人,不能打」。兵仔才停手,否則那天穩喪命。

後來由他的大哥、二哥及一些親戚出面,把他救了回來,我先生金塗被打得全身是傷,連走路都困難。 以前討海人沒事時,都喜歡找幾個人聚在一起小賭,到港邊採買貨物也會跟船員聚賭,當然金塗也不例外,光復後,十六號、十七號、十八號碼頭的倉庫裡,還有許多日人留下來的物品,負責管理倉庫的兵仔,常會把東西拿出來變賣。有了錢,時而跟金塗他們聚賭。因此他才會認識這位管倉庫的兵仔。

⋯⋯當兵仔要把三伯拉出去時,剛巧一位駐在下面倉庫的青島兵跑了上來,青島曾受日本人管理,懂得些許日語,我三伯就跟青島兵說明情況,經青島兵再跟兵仔轉述,瞭解三伯是無辜的,才釋放了他。不然憑槍尾刀的使勁一押,我三伯不被掠走才怪。



邱進南(時為基隆郵局郵差):

基隆市有很多民眾,在旭川河口東岸的轉角處被殺,殺後再被踢入海中,我常聽見那邊傳出來「碰、碰、碰」的槍響,當時港口海邊滿佈浮屍,因雙手被鐵絲串連在一起,海面上只見一顆顆,像小西瓜的人頭在漂浮。



洪顯詔(洪金木之子):

民國36年3月8日上午10時許,父親三沙灣家中出發到姨丈公司,商量所有進口事宜,談不到半小時,聽到基隆港區到處都是民眾吶喊及槍聲,隨即返家。當時家中只有懷孕之母親,(父親原本計畫是母親在四月份生產後,五月份再舉家遷往臺北),及大病初癒的我及小姑媽,返家途中,不到一公里的路程,到處都是部隊及老百姓衝突,兵仔到處在抓人,社會秩序混亂,途中群眾很多人認識父親,欲請父親代表出面與部隊談判,父親見部隊毫不講理,根本不聽民眾解釋,即勸民眾迅速返家,告知他也已經離開公職,不便插手管事。乃繞路騎腳踏車走了一小時,返家後告訴母親及小姑媽,外面非常混亂,兵仔隨便抓人,千萬不可外出並緊閉門戶。但不久,部隊即破門而入,不分青紅皂白,翻箱倒櫃並命父親打開家中之保險箱,將家中之財務洗劫一空。當時,我大病初癒睡下樓下床上,兵仔以刺刀刺破頭頂上之玻璃,其兇惡之狀,至今記憶猶存。後來帶頭軍官,問明父親姓名及身份隨即強迫押走。臨走前,兵仔將樓下之家中細軟即可搬動之物品、器具及腳踏車等全數搶走,如入無人之地,可謂無法無天。 父親被押走後,所有親朋好友、父親故舊,到請託營救、打聽,均得不到任何消息,至今已失蹤70年。

參考資料:

臺灣建築會編,《臺灣建築會誌》6輯6號,臺北:臺灣建築會,1934年。

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淡水河域二二八》,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6年。

莊國治、陳正良、周振才,《一甲子的沈・譴證言》,基隆:基隆市二二八關懷協會,2005年。

張炎憲等,《基隆雨港二二八》,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1年。

張炎憲主編,《二二八事件辭典別冊》,臺北:國史館、二二八基金會,2011年。

李正仁等編,《被白浪淹沒的臺灣文學作家》,基隆:基隆市文化局,2016年。

新北市二二八總會,《走出悲情:傷痕二二八記實口述歷史─第一集》,新北市汐止區:新北市二二八總會,2017年。

又吉盛清,〈臺灣二二八事件與沖繩 — 由沖繩來的報告〉(發表於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主辦,「二二八事件與人權正義—大國霸權 or 小國人權」

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2008年2月23-24日)。

中研院臺灣市百年歷史地圖,〈1946年基隆港現況圖〉,網址: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基隆港西三碼頭倉庫〉,網址;http://gis.rchss.sinica.edu.tw/mapdap/?p=4675&lang=zh-tw

Maptiler,網址:https://bit.ly/2DqFMtH

國家文化資料庫,網址: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

內政部地政司地籍圖資網路便民服務系統,〈臺灣通用正射影像〉(2015),http://easymap.land.moi.gov.tw/R02/Index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el  02-23326228

Fax 02-23396228

100052臺北市南海路54號

No.54,Nanhai road,Taipei City 100052,Taiwan

  • Facebook
  • Youtube
  • Line

© 2024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