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遺址名稱:

延平學院

主題照片:

1932年《開南臺灣商工學校創立拾五周年記念號》中的開南商工。 延平學院(今開南商工)

縣市:
臺北市
地址或區域:

現址: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6號

plus code :

22GRC+XP

地圖 :

簡述:

二二八事件期間,許多延平學院學生參與維持治安工作,亦有部分參與武裝抗爭,3月9日國軍援軍進入臺北後宣稱於校內發現武器等反抗物品,下令學校停辦,於3月20日關閉延平學院。

文化資產登錄:
雲林縣
空間種類:
學校
雲林縣
現址保存狀況:

二二八事件期間,許多延平學院學生參與維持治安工作,亦有部分參與武裝抗爭,3月9日國軍援軍進入臺北後宣稱於校內發現武器等反抗物品,下令學校停辦,於3月20日關閉延平學院。

遺址類型:
就學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事發介紹:

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許多延平學院的學生參與維持治安的工作,部分加入武裝抗爭的行列。3月9日,國軍援軍進入臺北,宣稱在延平學院內發現武器與「興華共和國」旗幟,並以此下令學校停辦。3月20日,警備總司令部以「辦理不善,且未奉准立案,二二八事件期間並有一部份學生參加叛亂,殊屬不法」之理由,關閉延平學院。



其他:

延平學院學生:

李日富,延平學院學生、忠義服務隊總務組副組長,1951年6月18日遭臺灣省保安司令部以「叛亂」罪名判處死刑,1952年4月1日槍決。 程大學,長官公署秘書處編輯,延平學院經濟系學生,3月間自板橋返回西螺後遭警察逮捕,羈押五日,並遭刑求。

葉紀東,延平學院學生、中國共產黨黨員。2月28日下午,葉紀東邀集各校學生,決議組織學生隊伍。3月4日中午,各校學生於延平學院討論作戰計畫,組成三個大隊:第一大隊在建國中學集結,陳炳基帶隊;第二大隊在師範學院集結,郭琇琮帶隊;第三大隊在臺大校本部集結,由李中志和楊建基帶隊,延平學生則由葉紀東帶隊,另有士林、圓山工人的第四大隊,桃園方面亦有武裝大隊準備來援,口號是要自由、要麵包、打倒國民黨政府。後計畫失敗,而解散大隊。事件後,葉紀東於《公論報》任記者,復至屏東中學任教,後因躲避國軍追捕離職,逃往中國,加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曾任中央常務委員、宣傳部長。

盧兆麟,延平學院學生,3月1日時在臺灣鐵路管理委員會前目睹群眾包圍委員會,後遭掃射一事。因延平學院在事件中遭關閉,盧兆麟於4月考進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教育學系,又因參與四六事件被捕後獲釋。1950年11月3日再度被捕,以「為叛徒搜索軍機」罪名判處無期徒刑。1975年獲釋。出獄後進入國泰人壽,後轉調國泰信託;1985年受十信案波及而去職,改而經營出版社,直到退休。1988年參與成立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1997年參與組織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1998年組織會臺北市高齡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2008月2月28日,受邀擔任「城市的紀念:二二八臺北」營隊活動解說員,因心臟病突發,於馬場町刑場舊址昏倒,次日凌晨逝世。



延平學院教員:

朱昭陽,大藏省官員、「新勝臺灣建設研究會」會長。1946年10月10日,創辦延平學院,並擔任校長。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延平學院遭勒令關閉。1948年9月,在省政府主任秘書羅理協助下,延平學院改以補校復校,朱昭陽續任校長。1949年,朱昭陽因「新生臺灣建設研究會」案遭關押百日。1959年延平補校日間部改制為延平中學。1989年,朱朝陽退休,轉任董事長。2002年2月14日逝世。

徐征,延平學院教員,遭國軍以「奸偽首要」罪名,於臺北市伊寧街自宅逮捕後失蹤。

王育霖,日治時期首位臺籍檢察官,1946年1月回臺,受訓後分發至新竹地檢署擔任檢察官,在偵辦新竹市長郭紹宗遭檢舉貪污美援奶粉案件(粉蟲案)中,遭郭氏派人搶走公文卷宗,並誣指王育霖包圍新竹市政府。王育霖憤而辭職,遷往臺北,任教於建國中學和延平學院,並在《民報》擔任法律顧問。1947年3月14日下午,六名陌生便衣人士闖入王育霖家中捉走王育霖,約一週後,王妻陳仙槎收到王育霖託人帶出的求救信,要其找劉啟光和林頂立幫忙。王育霖被捕後,被囚禁於保安司令部第二處本部,3月底後被處死,屍體下落不明。

林秀棟,新生臺灣建設研究會成員、臺中農學院教員,事件期間參與圍攻水上機場。後轉任延平補校教員。1950年,被控加入匪幫,遭判處10年有期徒刑。



其他相關人士:

張冬芳,教,曾參與籌劃成立延平學院,後為躲避國軍追緝而逃亡約三年。

劉明,臺灣省石炭調查委員會主任委員、臺灣省煤炭工業理事長,曾資助大同中學、開南商工、延平學院等校。1954年4月,因涉及蕭坤裕案被捕入獄,判刑十年。出獄後,仍受監視。

圖1:1935年臺灣博覽會紀念臺北市街圖。

圖2:1945年6月17日美軍航照影像中的開南商工。

圖3:現在地圖。

圖4:1932年《開南臺灣商工學校創立拾五周年記念號》中的開南商工。

圖5:1932年《開南臺灣商工學校創立拾五周年記念號》中的開南商工。

圖6:現地照片。

口述資料:

葉紀東(時為延平學院學生):

由郭琇琮與陳炳基帶領,埋伏在馬場町軍火庫附近堤防下的第一、第二大隊,原來準備一旦第三大隊搶了景尾軍火庫而來會合時,立即當場武裝,會攻馬場町軍火庫的計畫,也因為景尾的行動失敗而無法展開……(三月五日)午夜兩點整,我們聽到馬場町那邊傳來了槍響聲,但狀況還搞不清楚,我們以為也許是郭琇琮領導的第二大隊已經按照計畫,順利起義了。但到三點多時,楊建基卻冒著大雨,騎著腳踏車從景尾回來了。聽他報告後,我們才知道整個行動已經完全失敗了。做為指揮部的聯絡員,我奉命去找郭琇琮,要他取消行動計畫。我於是冒著滂沱的大雨,在雷聲與槍聲夾雜的寒夜裡,立刻前往馬場町,附近的堤防下尋找郭琇琮,並傳達的組織的命令。可是,郭琇琮還是堅持到黎明前,確定沒有起義的可能性時才解散隊伍。



徐光(徐征之女):

像我們徐家,父親失蹤,母親隻身帶著四個孩子舉目無親,三餐斷糧,母親曾經帶四個孩子想去投河,但是被兩歲大的小弟一句「回家」,喚醒了孤獨無依無靠,傷心絕望的媽媽。 母親自己擦乾了眼淚,從此再也沒有見過媽媽流淚。母親開始找工作,幫人洗衣服,用臺車拉煤,去醫院賣血。當初我父親不明原故失蹤,鄰居誰都不敢來探望我們孤兒寡母。後來鄰居實在看不下去孩子挨餓。所以有時他們會在黃昏之後,太陽下山了,由後門送一點食物給我們(因為前面有特務監視我們有沒有和外界互動),母親也怕牽連別人。

參考資料:

〈行政長官公署政務會議〉,《國立臺灣大學》,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9200000Q/0035/9999/8。

「台北市延平學院學生參加事變活動調查資料」,〈拂塵專案附件〉,《國家安全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803000000A/0036/340.2/5502.3/18/002。

《開南臺灣商工學校創立貳拾周年記念號》,臺北:私立臺灣商工學校同窓會,1937年。

藍博洲,《沉屍・流亡・二二八》,臺北:時報,1991年。

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1994年。

張炎憲主編,《二二八事件辭典別冊》,臺北:國史館、二二八基金會,2011年。

新北市二二八總會,《走出悲情:傷痕二二八記實口述歷史─第一集》,新北市汐止區:新北市二二八總會,2017年。

中研院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1935年臺灣博覽會紀念臺北市街圖〉,網址:https://bit.ly/2IONX6D

中研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美軍航照影像〉(1945/6/17攝),網址: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html

Maptiler,網址:https://bit.ly/2DqFMtH

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2018年版航測影像〉,網址:http://www.historygis.udd.gov.taipei/urban/map/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el  02-23326228

Fax 02-23396228

100052臺北市南海路54號

No.54,Nanhai road,Taipei City 100052,Taiwan

  • Facebook
  • Youtube
  • Line

© 2024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