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遺址名稱:

太古巢農園

主題照片:

張七郎父子之墓

縣市:
花蓮縣
地址或區域:

現址:太古巢農園

plus code :

7QM3QC5R+H6

地圖 :

簡述:

二二八事件時,張七郎、張果仁、張宗仁父子遇難,屍體被棄置於鳳林公墓。後來親人收屍,將張氏父子葬於太古巢農園。

文化資產登錄:
雲林縣
空間種類:
其他
雲林縣
現址保存狀況:

二二八事件時,張七郎、張果仁、張宗仁父子遇難,屍體被棄置於鳳林公墓。後來親人收屍,將張氏父子葬於太古巢農園。

遺址類型:
傷亡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雲林縣
事發介紹:

太古巢農園是張七郎家族在1921年自淡水遷居花蓮鳳林時,於林田(今鳳鳴路一帶)興築的住宅與農園。二二八事件時,張七郎、張果仁、張宗仁父子遇難,屍體被棄置於鳳林公墓。後來親人收屍,將張氏父子葬於太古巢農園。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3月2日花蓮縣長張文成召集地方士紳與機關首長等商議維持秩序辦法。5日上午,於中山堂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花蓮分會」,推舉馬有岳為主任委員,討論確保治安、解決糧食問題等方案。馬有岳亦請縣長接受處委會決議並赴電台廣播,以安撫人心。縣長照辦並嘉許處委會的努力,讓花蓮得以和平維持秩序。

8日,激進青年擬往鳳林、玉里調借武器,運來花蓮市時,處委會應縣長要求「保證絕對不讓武器運入花蓮市」。9日,處委會依陳儀指示,推選馬有岳、張七郎、賴耿松三人為縣長候選人,但三人均不與。即便如此,花蓮縣警察局的報告仍稱,處委會的種種要求、鳳林區的騷動等,均有赴張七郎家請示的情況,故張七郎似為主謀。

二二八平息之後,4月4日下午,張宗仁代替身體不適的父親張七郎招待國軍。但晚餐後,軍警卻逮捕了張氏父子,除張依仁外,父子三人於鳳林公墓被槍決。5日,張七郎妻子詹金枝得知父子3人被槍殺的消息,就召集近親外出尋找,直到下午4點多才在公墓找到棄屍之地。但因局勢不安,故家人前往警局商量想運回屍體,但警察不敢允諾,張家人只好於6日清晨自行將屍體運回家中。

7日,在鳳林教會牧師徐復增的主持下舉行簡單的告別式,三人遺體即合葬於太古巢農園內。碑文由張七郎兄長張采香題字:「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洒郊原 主後一九四七年四月四日夜屈死」。當天參加告別式的都是家人、親戚,其他朋友多不敢前來。太古巢農園原是張七郎一家於鳳林的宅第,竟在二二八之後,成為張氏父子的埋屍之所,實為見證花蓮二二八慘劇之地。

圖:今之太古巢農園

口述資料:

參考資料:

花蓮縣政府〈二二八事件專案〉,收錄於《花蓮縣政府》(檔號: A376550000A/0036/193-2/1)(文件產生日期:1947年04月01
日-1947年06月17日)。

〈拂塵專案附件〉,收錄於《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36/340.2/5502.3/6/001)(文件產生日期:1947年 04月01日)。

許雪姬主編,《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三)》,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6。

賴澤涵總主筆,黃富三、吳文星、黃秀政、許雪姬執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1994。

張炎憲、曾秋美主編,《花蓮鳳林二二八》,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10。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el  02-23326228

Fax 02-23396228

100052臺北市南海路54號

No.54,Nanhai road,Taipei City 100052,Taiwan

  • Facebook
  • Youtube
  • Line

© 2024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