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資訊

鹽月桃甫(1886-1954),是台灣近代美術史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1921年抵達台灣,直到1946年返回故鄉宮崎為止,他旅居台灣長達二十六年。台灣幾乎是他的第二故鄉。在台期間,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曾經催生台灣美術展覽會的誕生,並且長期擔任台、府展西洋畫部的審查員。他同時在藝術史創作上積極自我突破,致力於捕捉台灣風物的生命力,創造地域風土的地域形象與精神象徵。
然而,他也是被台灣美術史所遺忘的畫家。在台日人畫家立石鐵臣回顧台灣美術時如此評價:以譬喻而言,鹽月桃甫與其說是北宗畫家,不如說是南宗畫家,對自然的觀照與其說客觀,不如說是主觀的。與其說是有計畫的,不如說是直情的。鹽月桃府的繪畫與其說是楷書,不如說是草書。
我們不能忘卻鹽月桃甫先生推進台灣美術發展的貢獻。他半生旅居台灣,作品也幾乎留在台灣;他的藝術在日本美術界雖可成為受評價的對象,不過他的作品日本中央卻鮮為人知,故終究是與日本美術失去緣分。而從鹽月先生的畫作中,我們應能體會出其作為藝術家,但卻孤獨的生涯經歷。